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都是以更高的層次爲目標,小學就爲了考初中,初中就爲了考高中,高中是爲了考大學,整個是完全顛倒了。

義務教育對於培養一個人來說要比大學教育更加重要。國家搞了這麼多年,可以說是“本末倒置”——學歷越高越重視,現在博士後最受重視,然後是博士、碩士、大學。

一同來看,中國教育的三大本末倒置的問題。

現在的幼兒園在學前期要完成一百以內加減法、拼音、學前七、八百字等,這些內容一般到三年級以前才能涉及,也就是說幼兒園孩子將要完成一、二年級所學內容。

幼兒園小學化已成爲常態。這讓大多數家長困惑和無奈,對孩子更是一種傷害。雖然國家教育廳、地方各級教育部門,都曾針對此類問題進行治理、整頓,而幼教小學化卻越來越嚴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那爲什麼會這樣?問題的癥結在哪裏?解決問題的關鍵又在哪裏?.

在幼兒、幼兒家長、幼兒園、小學這些鏈條上到底應該維持一種怎樣的關係?

首先作爲"幼兒園小學化″的輸出端一一小學,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 怒而退園”的家長,還沒有體會到孩子上小學的尷尬,遷怒幼兒園情有可願。

其次爲什麼作爲幼兒園小學化的主要載體,在不斷的聲討中仍然默默無聞、幹着"喫力不討好″的差事?

私立幼兒園是幼教機構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商業機構,在市場規律中運營。作爲生源的幼兒,經過它的教育培訓,然後被輸送給學校。在整個過程中,龐大的幼兒家長羣是評價體系。

最後拒絕"幼兒園小學化"首先要樹立幼兒早教的科學理念。許多家長都認爲認多少字,背多少單詞,會算多少題就是早期教育,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其實不然。

幼兒的大腦發育,也就是智力的最佳開發期是零歲到六歲。早期教育說到底就是優生優育優養的問題。從孕期零歲開始的音樂胎教等形式;嬰兒期的撫觸、游泳、音樂薰陶、按摩、嬰兒操、遊戲等形式。包括營養搭配、健康保健等方面;幼兒期的故事、遊戲、舞蹈、繪畫、手工、音樂等方式。其中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是整個育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其中身心健康,營養均衡都是重要因素。

杜絕幼兒園小學化,不應該本末倒置,尋根溯源才能找到實質性問題。只有抓住問題的關鍵,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