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吴哥王朝最有作为的国王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之后,由印度教改信了佛教,他厌倦了杀戮,他想和上双眼,静静冥想没有刀剑之声的祥和世界,于是就有了巴扬寺和寺头佛塔,所以后人说这留存于世的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就是阇耶拔摩七世的微笑,一个向往和平的微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这位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在这里默默凝视自己的王国与子民逐渐陷入战乱,繁华的王城归入丛林,寂寂如尘土,又默默凝视着王城重新被“发现”,世人纷至沓来,感叹王朝曾经的强盛,熙熙攘攘,两百多张静穆的面庞,从四面八方,或高或低,望着周遭四处游荡、嘈嘈切切的人群,人们仰望他,人们平视他,人们与他合影,人们甚至试图远远地与他亲昵,他始终微笑着。

巴戎寺(

Bayon

)位于吴哥王城中心,

建于高棉王朝鼎盛时期的

13

世纪初,是阇耶跋摩七世晚年为自己建造的寺院。

这位吴哥王朝最有作为的国王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之后,由印度教改信了佛教,他厌倦了杀戮,他想和上双眼,静静冥想没有刀剑之声的祥和世界,于是就有了巴扬寺和寺头佛塔,所以后人说这留存于世的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就是阇耶拔摩七世的微笑,一个向往和平的微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所有寺庙中气质最神秘最奇妙的,它低矮地矗立在一堆石柱、石块之上,那么多张菩萨的脸,在迷蒙细碎的灰色中浮现,残破却非常有力量。

据台湾美学家蒋勋的说法,暹粒的古建筑演示了吴哥王朝从建国、鼎盛到领悟与幻灭的历程。这个王朝留下了从体量、宏大、精致上都让人震惊的建筑,但它给世人最鲜明的印象却不是国旗上吴哥寺清晨的剪影,而是“高棉的微笑”,那种繁华过后的领悟,那种既经历了富裕强盛也看到了衰亡苦难的安静与智慧。

吴哥王朝建筑中精心构筑的门、窗在这里继续高低错落,在任何一个角落,给你一个不同的画面,一张或几张粗看一致安详,细看表情迥异的菩萨的正脸或侧面,它们在密集的石头块中时隐时现,有的残缺,有的脸上爬着小小绿色植物,拨动人心。

悠长的岁月在这些石雕佛像上留下了诸多印记,使得这些源自于同一张面容的微笑带有各种不同的意味,如静思,如感悟。

巴戎寺的49座佛塔令您眼花缭乱,中间一座最大,高40多米。 49座佛塔顶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微微上翘的嘴角有几分宽容,遗失的文明已经无法让我们解读“高棉的微笑”的真实含义。穿行在众多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这位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在这里默默凝视自己的王国与子民逐渐陷入战乱,繁华的王城归入丛林,寂寂如尘土,又默默凝视着王城重新被“发现”,世人纷至沓来,感叹王朝曾经的强盛,熙熙攘攘,两百多张静穆的面庞,从四面八方,或高或低,望着周遭四处游荡、嘈嘈切切的人群,人们仰望他,人们平视他,人们与他合影,人们甚至试图远远地与他亲昵,他始终微笑着。

我们大概抵达巴戎寺是 10点左右,正是游客非常多的时候,这里的空间本来就有限,熙熙攘攘的我们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看人来人往的 ,也可能柬埔寨闷热的天气,我们真的体力不支,精神和兴奋度下降了很多

看别人文章的向往和身临其境其实是两个体验,而写文章的人无非就是一种记录~

一次偶然看到吴哥的一张照片,佛像的微笑是那样慈祥,内心一下产生共鸣, 每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内心可能早已千疮百孔,可总要努力让自己幸福的活着。

吸引(忽悠)着世界上无数游客来吴哥窟的笑脸,其实你曾去过的有些地方,无非是不来后悔一辈子,来了后悔一阵子

柬埔寨游记未完待续,更多旅行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