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採自“吐納術”和“導引術”,因此它的呼吸法和近年來採用的“氣功療法”的呼吸法是同出一源的。不過,太極拳是“動中求靜”,姿勢繁複,初練時應該先把姿勢大體練正確,動作連貫起來,呼吸可以任其自然,只須“存想腹部”,待套路熟練後再配合腹式深呼吸;“氣功療法”是“靜中求動”,姿勢單純,方法比較容易掌握,一開始就可以講究“調息”。

另外,氣功的深呼吸與太極拳的深呼吸有很大的區別,氣功的深呼吸,不需要配合姿勢上的要求,太極拳的深呼吸要適應拳勢的要求。所以,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更有助於調節神經,“按摩”內臟,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並且調整呼吸,進一步使動作與呼吸自然協調,做到“形神合一”。

《太極拳論》關於呼吸方法的主張,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氣宜鼓盪”、“氣遍身軀”之說。

“虛領頂勁”是頭頂百會穴微微上領,領起周身精神振作,不可硬往上頂;

“氣沉丹田”是身法端正,腹實胸寬,用意識引導呼吸似乎有徐徐送入腹部臍下的感覺,不許使力硬壓小腹,要求“以意行氣”、“身動、心靜、氣斂、神舒”,十分自然;

“氣宜鼓盪”在腹式深呼吸時,膈肌的升降活動使肺部和腹肌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逐漸形成內氣鼓盪,這樣就使“氣沉丹田”有升有降,不致形成始終“氣沉丹田”有降無升的片面性,但必須注意動作自然配合呼吸,並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致使發生流弊;

太極拳是“以意調息”的深呼吸運動,是通過橫膈膜(即膈肌)的不斷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轉運動,向臍內“丹田”和臍後“命門”之間的神經叢加強作用,使“命門火常炊”,腎上腺素常旺,因而促進了內臟作自我“按摩”運動,加強了血液循環,改善了體內物質代謝,有利於增進健康,對防治多種慢性病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由於此式呼吸使肛門括約肌一緊一鬆(緊的時間短,松的時間長),可以治癒內痔,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能治癒小便頻數等病症。

(本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