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09:2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徐添城

年幼時的鄭裕川

李思瓊想找一雙眼睛。

2012年12月24日,她的兒子鄭裕川,那個17歲的帥氣少年,因病離開了。一直努力到最後一刻的小川,在走之前,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把它捐給另一個人,讓他替我看着弟弟長大。”這是小川的心願。

李思瓊爲此努力了6年。她找過所有能找的媒體,也嘗試着在網絡上發文求助。可惜的是,6年過去了,什麼消息都沒收到。

“你在臨終前向我提出的心願,我無法幫你實現……我準備放棄尋找了,希望你能明白我此刻的心情。”今年清明節,她像往常一樣在朋友圈寫下對兒子的思念,在“對話”的最後,她說出了最不想說出口的話。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絕望。

但現在,希望被重新點燃了。前幾天,她通過電視看到一個眼角膜捐贈家庭尋找到受助對象的成功案例。“最後再試一次吧。”她想。

今年清明節時,李思瓊寫給小川的話

躺在病牀上的那7年 少年小川有了自己的規劃

紹興市上虞區驛亭鎮春暉村鄭岙片,李思瓊一家就住在這裏。現在家裏一共三口人,除了李思瓊和丈夫鄭福明之外,還有小川的弟弟小康。家裏的裝修和傢俱擺設與6年前幾乎一樣,只有過去安在小隔間裏的病牀如今換成了兩頂親戚送來的二手沙發。

10月30日,與李思瓊一家結對的愛心人士鄭國祥特地趕來看望,順便爲小康帶去了一雙厚棉鞋和一件羊毛衫。早在幾年前,李思瓊就對鄭國祥講起過兒子的心願,尋找受助對象這件事,成了大家一直惦記着的一件心事。“這戶人家很不容易!這樣一個來自農村的家庭,能在6年前做出眼角膜捐贈的善舉,真的不簡單!”鄭國祥說。

捐獻眼角膜,是小川自己的堅持。從5、6歲開始走路不穩,到10歲左右基本下不了牀,小川人生的後7年裏,都是在病牀上度過的。身患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他的生活早就不能自理,四肢長期以來無法動彈。對年輕的小川來說,唯一能進行的活動,就是看看電視。“他的視力很好,眼睛總是很有神。”李思瓊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看的是健康類的節目,其實在他心裏,一直對治好病這件事充滿期待。他說他長大想當醫生,因爲醫生可以幫助像他這樣被病痛折磨的人。”

在電視上,小川看到了幾次關於眼角膜捐贈的報道,這在他心裏種下了無償捐獻的種子。後來,他慢慢嘗試着向父母表露自己的想法,開始做起了父母的思想工作。

一開始,父親強烈反對,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

家裏的小隔間,過去,爲了方便照顧小川,一家四口都睡在這裏

陪伴在身邊的弟弟啊 我想看着你長大

小時候,因爲腿腳不方便,在學校裏,小川一直被不懂事的同學嘲笑、欺負。他很自卑,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所以從來不還手。

10歲那年,小川開始無法直立行走,他再也去不了學校了。沒有朋友,也失去了同學,小川的生活開始變得愈發“狹窄”。好在,他還有一個貼心可愛的弟弟。

小川臥牀的幾年裏,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有弟弟小康的陪伴。“那時候小康還小,但他總會蹲在哥哥的牀頭,跟他聊聊天,給他喂喂水。”李思瓊回憶道,也許對小川來說,弟弟的存在,是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最大的幸運,他一定幻想過這個小天使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夠陪伴他茁壯成長。

“我就是希望有人能用我的眼睛,替我看看長大以後的弟弟。”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小川躺在醫院的監護室裏,側着臉對父親說道。按照醫院規定,監護室的探望時間每天只有半小時,看到急忙趕來看自己的父親,小川喫力地扭過頭,用這種略顯幼稚的方式表達自己捐贈眼角膜的決心。

“沒有辦法拒絕,這是他的心願,我們只能支持。”鄭福明說道。

6年前的農村,村民們對眼角膜捐獻的認識還很侷限。當這戶人家做出這個勇敢的決定時,質疑聲隨之而來。“很多人懷疑我們收了錢,是在賣孩子的眼角膜,流言蜚語一下子就進來了。”李思瓊談起這段經歷,仍然顯得無奈。但這家人沒有解釋,堅定地完成了孩子的心願。

爲了給小川治病,家裏的牆面一直沒來得及粉刷

弟弟開始讀初中了 如果可以請替他來看一眼

小康今年讀初一了,住校,一週纔回一次家,但學習很努力。

母親李思瓊開始做起了義工,她加了上虞當地大大小小很多志願服務羣,經常去各大醫院和紅十字會幫忙。很多時候,她會帶上小康一起。“義工”小康現在很能幹,他會幫義工叔叔阿姨搬東西,也會默默做一些基礎服務。他的話不多,但很願意幹活,也喜歡幫助別人。父親在上虞當地打工,起早貪黑,撐着一整個家。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受小川的影響。

6年了,尋找小川的眼睛這件事,家裏人一直在努力。每年清明節,弟弟都會念起和哥哥一起度過的那段短暫但難忘的時光,“什麼時候能去看看哥哥的眼睛就好了。”他開始提出這樣的期待。

“我們沒有別的目的,只是想讓‘他’回來看看。我們也不想讓對方爲難,如果不方便的話,哪怕是一張照片,讓我們知道‘他’一切都好就夠了。”李思瓊說道。

思念小川的時候,李思瓊總會拿出照片來看看

10月30日下午,帶着這家人的心願,記者聯繫上了紹興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我們瞭解到李思瓊一家的情況後,覺得十分感動,並積極開展行動幫助尋找受助對象。目前,市紅十字協會已經與省紅十字協會對接,工作人員在各大醫院詢問查找,一有情況會及時與對方聯繫。”該負責人表示。

李思瓊一家的期望,終於再次被點亮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