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艺之声”公众号

生活里的文艺,文艺里的生活。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1978-2018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时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文艺之声

10集系列节目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今日看点

时代的记录者

著名影视编剧、作家:

梁晓声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第七集

作家梁晓声:

我们写小说的,是时代的记录员。

梁晓声 | 我们是时代的记录员 来自文艺之声 00:00 21:46

2018年10月12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三卷本小说《人世间》有声版在北京举行了开播仪式。

三卷本小说《人世间》是年近古稀的梁晓声最新完成的作品,小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为背景,刻画了从某小区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小说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梁晓声通过这部充满年代感的作品,全景展示了四十年间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巨变。

梁晓声

书写的是北大荒知青的苦与乐

黑龙江省萝北县,这是一座距离北京1600多公里的边陲县城,位于“北大荒”的腹地。1968年,梁晓声和很多来自北京的知青一起来到了这片土地。在北大荒待了整整七年的他,从农工、小学教师、团报道员一直干到连队木工。梁晓声以其特有的生活经历,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代人的生活。

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改编成的影视剧,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电视剧

《今夜有暴风雪》

电视剧

《雪城》

《雪城》讲述的是二十多万知青返城后的故事,刻画了姚玉慧、徐淑芳、刘大文等一批青年回城后的艰难寻觅:小说真实、动人地展现了当年北大荒知青的痛苦与欢乐、求索与理想,充满激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所表现的美好心灵与情操。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刘欢演唱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梁晓声也由此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言人。

梁晓声

书写的是社会百态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他不甘于只把自己的笔停留在写小说上,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最初出版于1997年,以后又多次再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持续关注和讨论。这部作品与写《年轮》《雪城》的“梁晓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多了一重社会学者的观望和责任,也增添了几许锋利的批评。

梁晓声:我给作家的定义,他不仅是讲故事,让我们茶余饭后消遣时光的人,他也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员。好的作品,具有俯瞰时代的作用。

梁晓声

书写的是普通人的生活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梁晓声一直笔耕不辍。至今,作品已经超过了千万字。2018年,他的三卷本,近120万字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出版,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依然焕发着饱满的创作热情。

“我们是

时代的记录员,

我们有责任

记录下时代。”

《人世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德才貌兼备的周秉义、周蓉兄妹,写到人称"一根筋"的周秉昆,他们的个性和学养有别,却都不遗余力地践行中国传统道德,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梁晓声在创作中,深刻体察普通人的生活,精妙地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采访中,梁晓声说:“我们写小说的,是时代的记录员”,于是他的笔记录下了时代的故事。

在采访结束的一个多月以后,我再次在北京十月文学月的活动当中遇到了梁晓声先生,他在发言中又一次说:“我们是时代的记录员,我们有责任记录下时代。” 往 期 精 彩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系列节目

第六集:行走在笑声里的记忆

第五集:小白杨的歌声情

第四集:我善于把没名的演员变成流量明星

第三集:让文物开始说话

第二集:一朝入梦,终身不醒

第一集:尚长荣的求索

更多《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精彩内容

请锁定

文艺之声 FM106.6

每天12:00

《文艺大家谈》

点击“阅读原文”

登陆央广网专题页面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站。

记者:王雪

图文编辑:刘辰莹  李津婵  赵倧博  吴钰博(实习)

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每 天 带 给 你

新 鲜 的 独 家 专 访

热 辣 的 文 艺 资 讯

无 厘 头 的 热 点 趣 闻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艺之声

长按二维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