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第二日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昨天,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二天,這場正席捲上海滴水湖的全球最強頭腦風暴儼然已近最大威力。幾乎每一位頂尖科學家的演講都要在“倒計時5分鐘”“倒計時0分鐘”的一再提醒下,意猶未盡地戛然而止。對於這些代表全球頂尖智慧的“最強大腦”來說,能相遇在同一個跨領域、跨學科的論壇中,極爲不易。儘管主持人語速飛快、議程一趕再趕,論壇時間仍不斷“拖堂”。這些頂尖科學家們餓着肚子,全神貫注地沉浸在討論中。

腦力激盪惺惺相惜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在會議開始前2天就趕到了上海臨港,卻婉拒了到酒店外面看看滴水湖的邀請,在房間內閉門不出,爲接下來的演講做足準備。顯然,這場全亞洲有史以來最頂尖的腦力碰撞,讓頂尖科學家們都格外重視。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祕書長王侯透露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小故事: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是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前一天晚上住在市區,且工作到深夜。昨天8時30分第一位發言的嘉賓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羅傑·科恩伯格特意在清晨6時30分起牀,趕了數十公里路,一定要準時到現場,親耳聆聽萊維特的20分鐘演講。

圖說:邁克爾·萊維特

其實在此次論壇之前,這些頂尖科學家中的很多人也素不相識,能有這個機會當面交流,大家都覺得極爲難得。昨天下午,一位科學家身體略感不適,回房間稍事休息後,又重新回到會場。

昨天下午發言的2012年圖靈獎獲得者沙菲·戈德瓦瑟演講的主題是密碼學,她提到的加密算法、數據安全等問題,引起了許多頂尖科學家的興趣,紛紛就數據真僞的篩選及數據模型準確性、區塊鏈能否增強數據安全性等問題發問。

愛科學從娃娃抓起

在兩天的論壇演講和討論中,許多科學家不約而同提到科研年輕化的重要性,臺下聽衆頗有共鳴。

諾貝爾獎得主親自給幼兒園孩子上科學啓蒙課?從幼兒園開始培養科學家?這兩個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實現的問題,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在以色列親身實踐了。

他在演講中展示了自己與幼兒園孩童一起做科學實驗的視頻和照片。早在5年前,他和同事們就開始在以色列的16所幼兒園推進科學啓蒙教育項目,硬件設備堪比大學水準。

圖說:約阿希姆·弗蘭克、丹·謝赫特曼

丹·謝赫特曼表示,中國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希望也能把這個方式帶到中國。這一想法與論壇舉辦地臨港地區的教育發展模式不謀而合。臨港結合區域內匯聚多所高校、高科技企業和博物館的資源優勢,面向中小學生開設兒童大學,孩子們可以在“臨港大學堂”科創教育基地領略超越年齡界限的科學啓蒙,從小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

“科學創新,從娃娃抓起”成爲頂尖科學家的共識。不少科學家在演講中提到,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有志於成爲工程師或科學家的年輕人都在減少,這一點亟待引起重視並尋找對策。

共同關切熱點話題

此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技,爲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爲主題,同時舉辦光子科學和產業、生命科學和產業、創新藥研發與轉化醫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4大主題論壇,是中國迄今爲止規模最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技盛會。

科學家們從事的研究領域各有不同,但對於“科技,爲了人類共同命運”都有着共同的關切。所以,沙菲·戈德瓦瑟提到的數據安全問題,和不少科學家都談到的基礎科學研究等話題,都引起了大家的強烈興趣。氤氳的咖啡香氣中,一輪輪新的討論在茶歇間隙繼續展開。

在論壇開幕式上,羅傑·科恩伯格有一段意味深長的發言:“科學是自由的、開放的和國際化的。我們中沒有人是獨自成功的,我們的成就建立在彼此的成就之上。科學或許比任何其他活動更能體現:自我利益最好是通過無私的行爲來實現。”

在上海臨港的滴水湖畔,自由、開放和國際化的智慧碰撞,將爲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爲臨港建設科創中心主體承載區的宏偉藍圖點燃更多思想火花。

新民晚報記者孫雲首席記者曹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