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放鬆樓市調控,不僅房價會大幅反彈,經濟結構調整也將遭受重挫。

【僑報10月30日“四合院”時評】近幾日,中國將放鬆樓市調控的謠言四起,繼“國務院規定半年內必須放開樓市全部限購”這個傳言之後,近日又有聲音稱,中國經濟各項指數不及預期,政府將放開房地產限購等措施。

長沙城區商品住房高樓林立。(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相比所謂“中國經濟發展指標不及預期”的言辭,中國樓市近期的走勢更值得關注。傳統旺季“金九銀十”失色,一線城市房價環比全部下跌,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出現回落;上半年以來一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價格全面下滑,多地土地拍賣流拍;開發商競相降價賣房……在經歷各地累計數百輪的嚴厲調控之後,“高燒”近兩年樓市的終於出現了降溫勢頭。

回顧前幾輪中國樓市調控,每當在調控政策發力的關鍵時刻,市場總會出現調控放鬆的傳言,這次同樣也不例外。衆所周知,由於土地財政、投資拉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不少地方政府患上了“房地產依賴症”。出於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地方調控與中央調控之間的博弈始終都在進行。而一些地方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房地產業的過度依賴,使得在這輪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政府比房企更快也更深切地感受到切膚之痛。也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近來在樓市調控上暗施“小動作”,比如放開最高限價,部分銀行下調首套房房貸利率,從而給了外界想象的空間。

此輪中國樓市調控是否也會重蹈此前調控覆轍(放鬆傳言最後成真)?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現在就放鬆調控,剛剛見效的調控成果可能前功盡棄。不僅房價會大幅反彈,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也將受到重挫。種種政策亦表明,中國政府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有任何改變,調控舉措也絕不是裝裝樣子。根據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所強調的“房住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調控精神,決不會允許樓市調控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不立不破,在房地產長效機制尚在研究、還未完全建立之際,在房地產調控正在逐步由以行政措施爲主向長效機制轉變的關鍵期,不會允許任何放鬆原已建立的調控政策體系的做法。炒房者、土地財政的依賴者乃至全社會都需認清大勢,扔掉樓市調控會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鬆綁”的臆想,摒棄房價“再度發燒”的幻想。(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