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蒙古49個旗,其中就有達爾罕,與茂明安部落的聯合,稱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敖倫蘇木古城遺址,有聞名於世的烏蘭察布巖畫,以及康熙營盤、漢長城、北魏長城、金塹壕遺址等歷史遺蹟。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 達茂旗”,是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下轄的一個旗,地處中國北疆,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市)和23個牧業旗之一,距呼、包二市分別爲150公里和160公里,北與 蒙古國 東戈壁省接壤,1996年1月由原 烏蘭察布盟劃歸包頭市管轄,成爲包頭唯一的邊境旗縣。全旗總面積18177平方公里,總人口12.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83萬人(蒙古族1.73萬人)( 2012年)轄7鎮1蘇木1個工業園區。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地處呼包兩小時經濟輻射圈,區位優勢明顯,素有“草原碼頭、陸路口岸”之美稱。

達茂旗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名勝古蹟衆多。有一望無際的廣袤草原,有長達88.6公里的邊界線和向北開放的 滿都拉-杭吉口岸,有1.66萬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場和66.2萬畝耕地,農畜產品豐富,主要有鮮牛奶、馬鈴薯、牛羊肉、皮毛絨等;地下蘊藏着大量鐵、稀土、煤炭、石油等資源,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達33種之多;有聞名於世的烏蘭察布巖畫和印證蒙元文化的敖倫蘇木城遺址。

《 蒙古源流》卷6載:“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賞給‘岱·達爾罕’名號。張爾田補註:達爾罕,有勳勞免差役之

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概況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謂。‘岱達爾罕’,大達爾罕也。”茂明安旗一稱茂明安扎薩克旗,以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又一說:“達爾罕,來自外蒙古 喀爾喀部。屬於土謝圖罕和諾顏(小的部落)的一個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爲統治出臺盟旗制度分而治之,當時分爲100個旗,其中內蒙古51個旗。外蒙古49個旗,其中就有達爾罕,與茂明安部落的聯合,稱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戰國、秦漢時爲匈奴遊牧聚居地。南北朝屬懷塑鎮, 鮮卑族居住。隋初 突厥族居住,大業時改爲榆林支郡。唐朝爲振武軍單于大都護府之地。遼金隸西京路東勝州,豐州支郡。元朝屬汪古部趙王傅管轄,築有趙王城(原名黑水城,現百靈廟鎮東北28公里處),明朝設衛。

清順治十年(1653年),元太祖後裔本塔爾率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之部分人丁歸順清朝,稱喀爾喀右翼旗。順治皇帝封本塔爾爲扎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傳至本塔爾詹達固密時,降襲扎薩克多羅達爾罕貝勒,達爾罕貝勒旗由此而得名。茂明安部原在東北的呼倫貝爾盟,清天聰七年(1633年),東北茂明安旗一部由元太祖弟哈布圖哈斯爾第十五世孫車根剮率其千戶西征,駐防於原茂明安旗,定居遊牧。康熙三年(1664年),清王朝封其子僧格爲扎薩克一等臺吉,世襲罔替,茂明安旗由此正式得名一直延續到建國前,其駐地在現境內的新寶力格蘇木駐地-查干敖包。

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達爾罕、茂明安兩旗相繼建立了人民政府,隸屬綏遠省。1952年兩旗合併爲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旗政府所在地遷到 百靈廟鎮。1954年撤銷綏遠省建制,將達茂聯合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管轄,同時將土默特特別旗第七區的紅山子、小文公、石寶等鄉和希拉穆仁嘎查劃歸達茂聯合旗。1958年又將紅山子鄉劃歸武川縣,將武川縣的腮忽洞,巨寶莊兩鄉劃歸達茂聯合旗。國務院1996年5月18日批准將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劃歸包頭市。

達茂聯合旗名勝古蹟衆多,人文景觀獨特。 希拉穆仁草原是國家級重點旅遊景區。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敖倫蘇木古城遺址,有聞名於世的烏蘭察布巖畫,以及康熙營盤、漢長城、北魏長城、金塹壕遺址等歷史遺蹟。 [1]

普會寺:又名西拉木侖召,座落在希拉穆仁河(召河)畔的普會寺,建成於清朝乾隆三十四年,是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

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概況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的避暑行宮。乾隆皇帝賜名爲“普會寺”,匾額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書寫。 [10]

古井:乾隆三十四年,普會寺建成的同年八月,六世活佛聚衆喇嘛觀天象,定方位,在大雄寶殿東南開鑿水井一眼。傳說井挖至三丈六尺時,井底東南、西南、正北方有三大金蛙伏臥,於是活佛下令停止挖井,召開法會念經祈禱。一夜之間井底湧出三眼清泉,流水清澈見底,甜爽可口,永提不敗。成井後,方圓幾十裏外的牧民逢時過節,取水飲用,以消災除病。在兒女嫁娶時,以水洗面,又能求得神靈保佑,一生平安。文革期間,爲保護水井,封井三十餘年。

百靈廟:百靈廟位於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政府所在地。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百靈廟系達爾罕貝勒廟的轉音,亦稱烏力吉套海(吉祥灣)召廟羣。

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概況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北魏長城遺址:北魏長城遺址在希拉穆仁鎮西北4公里處,遺蹟清晰。北魏長城總長1000多公里,是北魏時期明元帝泰常八年修築的,後人也稱其“泰常八年長城”。這條長城是北魏王朝爲了御防柔然和契丹而修築的,該長城主要分佈於內蒙古中西部,它西起包頭市固陽縣,東至河北省赤城縣,具體走向是從赤城到張北,進入化德,經商都、後旗、中旗、四子王旗進入該旗延伸到武川,最後終止於固陽。 [11]

紅格爾敖包:是烏蘭察布草原上最大的敖包。 敖包的歷史淵源於蒙古族從古到今崇拜山峯、泉水,不能隨便挖土、取石、拔草,保護草地的原貌。歷史上蒙古各部又爲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裏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敖包又是草原人們祭天求雨的祭壇,也是駝路的路標。佛教傳入後,祭奠活動和宗教活動結合起來,使它在原有祭奠內容上增添了不少宗教色彩。牧人莊嚴的祭敖包活動,是祈盼平安、風調雨順和牛羊肥壯。這時,一般都要在敖包山下舉辦那達慕活動。 [12]

敖倫蘇木城遺址,敖倫蘇木爲蒙古語,意思是“衆多的廟”,是一

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概況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處元代(公元1271~1368年)中國北方的城市遺址。被列爲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