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陀之前的佛陀:蓝毗尼的秘密圣地

蓝毗尼Lumbini,又译岚毗尼、腊伐尼、林微尼等,梵语可爱之意。

蓝毗尼于尼泊尔西南和印度交界处鲁潘德希县境内,距首都加德满都360公里,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白色方型两层的摩诃摩耶夫人庙,庄严肃穆,清秀典雅。庙旁的一泓池水明澈如镜,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点点金光。

池边长着一棵菩提树,挺拔的树干巍巍耸立,宽大的树冠给庙宇留下一片树荫。

蓝毗尼圣园

传说在公元565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在蓝毗尼花园中的无忧树下出生。

佛经上说,世尊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他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1997年,蓝毗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祖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公元前249年,首次统一印度次大陆的阿育王曾莅临尼泊尔,作为信仰佛法的转轮圣王,他于斯树立石柱以授记圣地。

阿育王石柱,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为铭记战功和宣扬佛法,在恒河流域及古印度各地的重要佛教圣地所建造的圆形石柱,被后世称为「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由一块石头作成柱身,支撑另一块石头制成的柱顶,柱身从下往上逐渐变细,精工磨光,大小均匀,平均柱高10-13米,重可达50吨。现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损的共十九处。

授记释迦牟尼佛出生地的阿育王石柱位于摩耶夫人祠侧面。

离地3米处有婆罗米文字书写的阿育王铭文:“天爱喜见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

阿育王石柱上的铭文

印度古代历史如同烟雾缭绕的神话,没有准确的记载。

这些石柱如同镶嵌在时间上的刻度,不仅使印度的一段古代历史有了准确年代,也让人知道佛陀是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在蓝毗尼除了释迦牟尼佛阿育王石柱,还有另外两根隐秘的阿育王石柱,分别对应俱留孙佛与拘那含牟尼佛。

他们是佛陀之前的佛陀。

蓝毗尼世界和平塔

惧留孙佛和拘那含牟尼佛同属过去七佛。

过去七佛指已示现圆寂的释迦牟尼佛和世尊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

七佛具体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

《长阿含经·大本经》提到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

惧留孙佛阿育王石柱

惧留孙佛阿育王石柱位于尼泊尔陶利哈瓦镇(Taulihawa)西南约5.6公里处的戈提哈瓦村(Gotihawa)。

这根石柱如今残存半截,约3.5米高,无柱头,陷入地下3米,周围有一砖砌方池,内有积水,见不到铭文。

据说石柱原有石基,现已陷入地下。

岁月无常间,石柱上未见有铭文。

拘那含牟尼佛阿育王石柱

拘那含牟尼佛石柱在蓝毗尼遗址西北约21公里处,现在的地名是尼格里哈瓦(Niglihawa),在今陶利哈瓦镇东北约6.4公里处。

1895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两截石柱,一截较长,约4.5米,仆地,无柱头,一截较短,斜插土里,地面部分约长1.52米。这两截石柱上各有一组铭文,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一组四行的铭文在较短一截上,是阿育王时期用婆罗米字文刻写,大意是:“天爱喜见王在灌顶14年后第二次扩大了迦那迦牟尼佛塔,并于灌顶20年后亲自前来礼拜,并树立此柱。

从时间看,阿育王到此礼拜和树立石柱是在公元前249年,而蓝毗尼的石柱上说的也是阿育王在“灌顶20年后”前来礼拜和树立石柱。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石柱和拘那含牟尼佛石柱树立在同一年。

蓝毗尼中华寺

除了现在贤劫三佛的阿育王石柱之外,蓝毗尼及其周边还存有佛祖故乡迦毗罗卫城、佛祖母亲的国度天臂城、佛祖养母及第一个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敬献袈裟处、佛祖舍利最早的八舍利塔之一、佛祖父母净饭王摩耶夫人双墓、琉璃王灭释迦族的伦巴萨加等诸多佛教圣地。

这足以证明蓝毗尼是存有不可思议功德和佛力的金刚地,才能容纳如此多的圣地,承载佛陀多次转世的力量。

挖掘中的迦毗罗卫城遗址

尼泊尔虽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却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不仅佛教圣地星罗密布,佛祖诞生地蓝毗尼的重光更被认为是佛教在全球复兴的标志。

在过去许多年里,因为信仰差异性,尼泊尔当局并不足够重视境内的佛教文化遗产。然而,随着佛教在全球影响力扩大和尼泊尔佛教圣地的一一重光,政府开始逐年加大对佛教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当地佛教徒的权益与发声也越来越被看重。

惧留孙佛阿育王石柱和拘那含牟尼佛阿育王石柱在将来很有可能与眼下正在挖掘的迦毗罗卫城一起,未来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博德纳佛塔是世界最大的藏式佛塔

尼泊尔确是一个与佛有缘的国度

现在贤劫中第三佛迦叶佛的舍利,亦被认为装藏在首都加德满都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博德纳大佛塔塔体内。

尼泊尔佛教领袖吉宁喇嘛世代守护着博德纳大佛塔和珍贵的迦叶佛舍利

博德纳大佛塔内的迦叶佛舍利

我曾在雪山之国追寻佛教的圣地:

蓝毗尼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生的阿育王石柱,南摩塔佛祖最初的八舍利之一,天臂城、迦毗罗卫城遗址,第一比丘尼摩诃婆闍波提进献袈裟处。

米拉日巴修行山洞,莲花生大师长寿洞、扬列雪、阿苏拉,诸多庄严佛塔。

与布达拉宫千手观音一起自生的余下四尊旃檀观音,加德满都金刚亥母圣地,文殊菩萨劈开的峡谷,龙神居住的湖泊......

佛经中琉璃王灭释迦族的遗迹

许多辉煌的圣地早已灿烂不再,甚至涅灭在时光长河之中。

但是这正是佛法的示现:万物成灰,唯人类精神可以永恒。

有种超脱,在生住异灭之外。

吉宁喇嘛2016年为震后博德纳佛塔开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佛教圣地在尼泊尔重光,丰富人类的信仰与历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给信众带来身心的安宁。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世间轮转,不变随缘。

联 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