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杜傑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遙感監測顯示,雙龍海瀑布受地震的影響,水流量變大,變得更加壯觀美麗,形成了新的景點。”九寨溝管理局規劃建設處副處長陳浩然說,2年的災後重建讓景區內外的基礎設施都得到質的提升。

金秋的九寨溝,海子水量充沛,澄淨透明,兩側山坡上的林木漸次“染上”秋的彩妝,引得遊人流連忘返。國慶假期,九寨溝迎來震後最大客流高峯,連續4天入園遊客達到單日最大承載量5000人。

“九寨溝重新開園後,我感覺自己彷彿也迴歸了,有回到媽媽懷抱的感覺。”一位導遊在招呼遊客之餘告訴記者,“圍着九寨溝轉了這麼多年,它就像是我的媽媽一樣,我一直很愛它,九寨溝整裝回來,就好像媽媽千里迢迢回來了。”

九寨溝重新開放,幾處震後新增的景點也頗具人氣。首次開放的雙龍海瀑布寬85米,高8米,由於地震後水文發生變化,水流增大而形成。

“震前這個瀑布掩映在灌草叢中,規模小,鮮爲人知。”九寨溝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杜傑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遙感監測顯示,雙龍海瀑布受地震的影響,水流量變大,變得更加壯觀美麗,形成了新的景點。

位於珍珠灘瀑布與鏡海停車場之間,還有一處新的景點——8.8石。2017年8月8日九寨溝地震引發高位崩塌,一塊巨石從海拔2654米的山體滾落至河谷,垂直落差達272米。杜傑介紹,這塊高9.2米的石頭體積達163立方米,重約522噸,是形成於3.2億年前的白雲質灰巖。

“這塊石頭形成的年代,九寨溝還是一片汪洋,可以說它見證了九寨溝的滄桑變遷。”杜傑說,“巨石從山體脫落,造成沿途植被盡毀,形成一巨大溝槽。這處巨石也是警示人類敬畏大自然的一個標誌。”

今年國慶,67歲的甘肅遊客黃釗第7次來九寨溝旅遊,愛好攝影的他視九寨溝爲攝影天堂。“沿途看了後,這裏和我之前來的感覺是一樣的,甚至有些地方比原來更好了,我希望用鏡頭讓更多的人知道九寨溝依然風景如畫。”他說。

在景區外漳扎鎮經營了十多年超市的曾華龍一家,地震後一度關閉超市回老家待了近一年。再回到九寨溝,遊客沒有了,生意也不好做,房租和囤積的貨物曾給他們一家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

這幾天,曾華龍家的超市新進了不少貨物,原本空蕩的貨架裝得滿滿的,遊客來了,他們也更有盼頭了。“我們提高了貨物的品質,也把種類補全了,就希望開園以後生意能紅紅火火的。”曾華龍說。

九寨溝景區內人頭攢動,在景區溝口的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現場,工人們也幹得熱火朝天。這個外觀酷似法螺或阿拉伯數字“9”的立體式遊客服務中心,建築最高處不足24米,不開山、不挖地、順江而建,與周圍自然景觀和諧融合。建成後與景區內的諾日朗換乘中心改造項目首尾呼應,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景區內遊客擁堵的問題。

“因爲地震,景區被動地得到一個‘休息’的機會。”九寨溝管理局規劃建設處副處長陳浩然說,2年的災後重建讓景區內外的基礎設施都得到質的提升。

災後重建中,主要服務於九寨溝旅遊的漳扎鎮鋪設了長達237.36公里的供水、污水、強弱電等管網,鎮上管線全部“入地”,學校、國際醫院、文化中心、體育館相繼落成。“九寨溝災後重建是以生態修復和旅遊提檔升級爲重點的一次特殊實踐。”九寨溝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劉今朝說,“基礎設施的改善,使漳扎鎮從農村變爲城市,打牢了九寨溝未來20年左右的發展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