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九個省傳出消息稱:目前已明確推遲一年實施新高考改革。原定於從2018年秋季新高一學生入學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的18個省市,只有江蘇、重慶、河北、遼寧、湖南、湖北、福建及廣東按原計劃進行。

新高考爲什麼在部分地方摁下暫停鍵?已經趕上新高考的學生如何準備?未來教育的出路在哪裏?面向孩子(重慶)專訪了蒲公英泉源學校校長張傳勳。

張傳勳認爲:“無論哪種高考模式,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才是未來教育的真正出路。”

管理大於教育,真走班沒有生存土壤

“新高考改革給了孩子很多選擇權,這本來是好事,但是很多學校沒有落實,而是拿出幾個方案,比如,物理+化學+地理,物理+化學+歷史等等,就幾種選擇,不會太多。爲什麼?真正實現走班後,會產生若干種選擇,這些選擇必然會帶來新的排課和班級模式,一旦打破原有行政班,學校將無從管理。”張傳勳說。

張傳勳認爲,目前,中國學校的問題是管理大於教育,班主任更多是直接硬性的命令,警察角色扮演得過多,牧師的身份過少,缺少感化。

“要做到這一點,老師也很爲難,在現有評價體系裹挾下,老師們也不得不追求成績,所以,自上而下的推動才尤爲重要。以山東爲例,不允許校長公開宣傳高考成績,這就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現狀。”張傳勳說。

錯位比較,人才選拔的擇優心願無法實現

就目前試點城市的實際情況而言,孩子也並沒有根據興趣選擇,而是選擇更容易拿到高分的組合。張傳勳介紹,以物理科目爲例,現在就面臨很少人選的尷尬。“一是科目難學,二是物理好的孩子都很優秀,家長想減少孩子的競爭,就不讓孩子選物理。”

在這種田忌賽馬的策略下,錯位比較的方法,將無法選出真正優秀的人才。這與國家戰略不符合,國家需要科技創新,但是採用這種方式,會讓整個物理、化學學科的能力越來越弱,可能導致科研人才缺失。

“老百姓鑽政策的空子,達到自己的效果,國家人才選拔的擇優心願無法得到實現,這就是新高考目前面臨的尷尬現實。”張傳勳說。

現階段推行的新高考和歐美地區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爲何在他們哪裏可行?張傳勳認爲,是因爲他們除了大衆教育外,精英化教育發展較好,他們可以把智商超羣的這部分人早早選出來開始培養,讓他們在高中甚至更早的時間就完成了大學的教育。“這方面,我們沒有做,就直接跟着走,所以導致優秀人才出不來。”

初衷是好的,但是操作方式上有待完善,所以很多地方選擇,暫時不改,先等等看。

建立平等師生關係,走個性化教育之路

重慶新高考落實情況如何?在張傳勳看來,重慶現在是確定了要改革,但是配套培訓沒跟上。教材的相關培訓沒有,具體怎麼考也沒有。

如何將新高考改革落到實處?

張傳勳說:“以泉源爲例,我們將打破行政班模式,真正實現走班制!讓老師的引導更多一些,管理更少一些。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真正引導孩子往前走。”

另外,要完全放開手,真正讓孩子依據天賦和興趣做選擇!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還有人頻繁更換工作,其實都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晰導致的。目前,泉源開設了設計鄉村、設計城市、友誼的小船、泉源大選、微電影、美國帕特尼藝術高中訪學、伊頓學園鄉村遊學、泉源圖片社等學習項目,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興趣,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走個性化教育之路,更早幫助孩子做好職業規劃。

教育大於教學,身心健康才能贏在未來

張傳勳認爲,目前,中國教育的現象,高層不玩高考,中層過度焦慮,底層放棄教育。“很多家長無限制的加碼,無限制的給孩子補課,希望孩子能超過自己!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想讓孩子依據天賦和潛能自由發展,基本無法做到。”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教育迴歸本質。真正的教育是:讓同齡人在這裏找到自己的玩伴,教育大於教學,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孩子能不能爲別人考慮,有沒有道德素養,一個身心健康、有良好成長心態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贏在未來。

“不過,隨着新一代家長的長成,這種現狀也會得到改變。這一代父母,本身受過較高教育,價值觀和老一輩不一樣,他們會更關心孩子的心智是否健全,以後能不能幸福,對孩子的要求也自然就不一樣了。”張傳勳說。

文 | 陳雨 編輯 | 湯雪

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