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村

水頭村位於房山區大石窩鎮,是2009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

村內古史傳說

自古南有少林,北有云居,武出少林,文自雲居。水頭村境內的雲居寺是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珍藏着舉世聞名的房山石經和衆多文物古蹟而被譽爲“北京的敦煌”。石經文化享譽國內外,又有“北方巨剎”的盛譽。

據說當時在建雲居寺時,這裏沒水,寺僧們口渴了只能爬過西山到張坊東關上挑黑牛水古寺的水喫。一天,刻碑的僧人們口乾得冒煙,寺裏的開山主持扛起杖鏟就急火火地來到水頭村前的溝裏,衝着溼漉漉的泥土,用盡喫奶的力氣往下一鏟,提起杖鏟,“譁”的一聲泉水便奔湧而出,從此終年水流不止,該泉得名——杖引泉。

這條泉水流過古剎雲居寺的門前,後被更名爲南泉河,而這條河的發源地被稱爲水頭兒。

南泉河水甘甜清冽,沁人心脾,喝上一口令人精神清爽。特別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只要在泉邊一站,頓時暑熱全消。據說用此泉水洗浴,還可以清熱祛火、延年益壽。

兩大看點

水頭村山青水美、文化底蘊厚重,是市級文明村和集觀光、休閒、民俗於一體的市級民俗旅遊村。

來水頭村觀光旅遊共有兩大看點,其一就是“千年古剎”雲居寺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寺院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的規模。

寺內珍藏着的石經、紙經、木版經號稱“三絕”。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一千多年,鐫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堪與聞名寰宇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

這裏不僅有佛經“三絕”,還珍藏着珍貴的佛祖舍利,傳說是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的兩顆珠狀物,與北京八大處的佛牙、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爲“海內三寶”。

上圖爲雲居寺北塔,是遼代磚砌舍利塔,又稱“羅漢塔”。塔身造型特殊,極爲罕見。塔身上的浮雕也是無與倫比,雖然歷盡了千年的滄桑,有些浮雕已經被人爲的破壞和損毀了,但從它們的造型、線條上依然能夠感覺到精巧與華美。

北塔四周各有一小石塔,四座小塔均建於盛唐時期,年代最早的一座是景雲二年(711年)修建,那一年詩仙李白纔剛十歲。

水頭村的另一大看點就是素齋,該村依託雲居文化和地處房山旅遊黃金帶中心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素齋,村裏的素齋一條街已是遠近聞名。

遊過千年古剎、品完農家素齋之後,一定要到村內走一走。水頭村的風景非常美,東側有稱爲“小西天”的石經山做綠色屏障;北部有白雲垛、門框崖;西北最高的山叫猴兒寨,此山只有南側可攀巖,而山頂平坦,四邊怪石林立,如羣猴守候。

夏天的水頭村一步一景,南泉河水穿村而過,氣溫要比城市低3-5度;濃密的綠色植被就是天然的氧吧,置身其中嗅着樹葉淡淡的清香,城市的喧囂、工作中的緊張情緒都會被拋到腦後。

眼下這個時候,山上蒼松翠柏中鑲嵌着黃色的野菊花、紅色的楓樹、黃櫨、火炬,如果您想看紅葉,大可不必去擁擠的香山,來水頭村就可以讓您一飽眼福了。房山的特產大磨盤柿也已成熟,紅彤彤的大柿子掛滿枝頭,格外好看!

如果大家想尋一處靜心之處,水頭村實爲一個不錯的選擇。

關於水頭村,有人曾做過一首小詩:“元代初建水頭村,石經山下扎深根。伴隨古剎數百載,幾多興衰到如今。村興人旺日益新,民俗素齋迎嘉賓。觀光采摘和小憩,歡樂映襯新農村!”

旅行小貼士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

雲居寺門票:40元/人

公交:在天橋或六里橋東乘坐917路公共汽車,到房山站或雲居寺路口站下車,換乘12路、31路公交車,到雲居寺站下車,向前步行500米即到水頭村。

駕車:京石高速從琉璃河出口下,經韓村河走房雲路往十渡方向到水頭村即可。

THE END

內容來源:鄉慧

責任編輯:力哥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一鍵關注“北京美麗鄉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