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針對前一段時間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31日表示,從今年起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踊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力爭培訓50萬人以上的企業新型學徒。從2021年起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每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

資料圖:昆明舉行電梯安裝維修競賽。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人社部31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2018年前三季度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發佈解讀前三季度就業、社會保障等數據。

會上,有記者問:前一段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關於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請問出臺這個《意見》的目的和考慮是什麼?下一步有什麼具體措施?

天貓雙11紅包領取中

盧愛紅回應稱,這一文件,是爲了落實中央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和《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根本目的是要加強我國技能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提升我國人力資源整體素質。文件出臺前,我們開展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試點已經成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開。我國長期實行企業學徒制,計劃經濟時期包括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實行師傅帶徒弟的制度。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實際需要、培養技能人才的需要,對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學徒制進行了適當改革,推出新型“學徒制”,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爲主、院校參與的基本原則,在企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制度,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對學徒進行培養的全新模式。目的是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通過企校合作、工學交替方式,組織企業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培訓,促進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壯大和發展我國產業工人隊伍。

盧愛紅表示,這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建立企校雙師聯合培養制度。企業選拔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擔任學徒的企業導師,企業導師着重幫助學徒逐步掌握並不斷提升職業水平和職業素養。

二是學徒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結合企業生產、學徒工作生活實際採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管理。鼓勵和支持學徒利用業餘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

三是健全企業對學徒培訓的投入機制,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而且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承擔帶徒任務的企業導師享受導師帶徒津貼,津貼標準由企業確定,津貼由企業承擔。

四是完善財政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由各省人社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確定,學徒每人每年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4000元,並根據經濟發展、培訓成本、物價指數等情況逐步提高。

盧愛紅指出,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新型學徒制工作落實,從今年起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踊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力爭培訓50萬人以上的企業新型學徒。從2021年起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每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