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1月28日9時25分訊(記者 陳星謝鵬)放牛坪村位於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西部,藏在一片連綿起伏的大山裏。以前村民想要出一次山,到最近的鄉鎮來回一趟,步行最快也要6個小時,當地村民一年到頭出不了幾次大山。

以“梨”爲媒,曾經祖祖輩輩靠種莊稼爲生的小山村,如今家家戶戶喫上了“旅遊飯”。曾經望“山”興嘆走出大山的村民紛紛回到村子,辦農家樂、開微企,鄉村有看頭,村民生活更有盼頭;過去村子只有單一的農家樂,現在衍生出的新型生態農業莊園,不僅爲都市人打造了一個近郊樂園,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就業。嬗變中的放牛坪,也從一個人均年收入僅千多元的窮山僻壤,變成了一個人均年收入超萬元的梨園新村。

村子被成片梨樹包圍。通訊員 石昌華 攝

喚醒沉睡的“巨牛”

放牛坪村地處華釜山脈中段,位於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西部,共586戶、1715人。

都說靠山喫山。曾經,放牛坪的村民卻喫盡了大山的苦頭。

山窮水瘦,地薄人貧。村子裏除了稀少的莊稼,基本都是灌木叢,村民連喫鹽的錢都沒。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放牛坪村社長的陳安闊突然打起了荒山的主意,想種果樹掙點油鹽錢。他請來西南農學院專家進山考察,確定了種梨樹的規劃。

1986年冬天,千多名村民齊聚放牛坪,短短几個月就開墾荒山千餘畝。

放牛坪砂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有虎仍記得當時流傳的順口溜:男女齊上陣,甄子搬上山;戰天鬥地十餘年,建成放牛花果山。

幾個月時間,放牛坪千畝荒山梨枝漫野,這些含苞的梨樹,孕育着的是村民的希望。

然而放牛坪地勢偏僻,山高坡陡,當時連條泥巴路都沒,梨子運不出去,村民只能用揹簍背。

放牛坪村貌。通訊員 石昌華 攝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放牛坪到茨竹鎮修出了一條毛坯路,初步打通了放牛坪村與外界的聯繫。2006年,放牛坪到茨竹鎮的公路實施硬化,徹底打通了這一片區的交通瓶頸。

如今,放牛坪8個社,社社通公路,現在村民出行晨不溼鞋,夜不打滑,到茨竹鎮開車也只需20分鐘,交通拉近了村民和外界的距離,村裏的梨子開始走出大山。

放牛坪村梨樹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瞭如今6000餘畝,放牛坪村與周邊的三江、花雲、半邊月等村,形成重慶規模最大的萬畝梨園基地,共有梨樹1.4萬畝,年產優質富硒梨6000餘噸,產值1200餘萬元。通過發展“梨經濟”,放牛坪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如今放牛坪家家戶戶種上了梨樹,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盛開的梨花,成了絕佳的生態觀光旅遊資源。

村莊秀麗的風景。通訊員 石昌華 攝

“梨經濟”駛入快車道

“村裏種梨子成了氣候,不比外面打工差。” 2013年,一直在外地當廚師的村民金科全回到村裏,不僅種上了8畝梨樹,還辦起了農家樂。金科全告訴記者,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待200多人。此外,依託政府的扶持,金科全還辦起了微企,在網上發佈梨子產銷信息。

在外地經商的唐國祿也抓住了放牛坪村發展的機遇,2016年,他在放牛坪村投資近千萬元,建起了大唐山莊,除了提供餐飲服務,還推出了40套單間配套、兩室一廳等包餐住宿套餐。

農莊小徑。記者 謝鵬 攝

農莊休閒庭院。記者 謝鵬 攝

據統計,目前放牛坪已發展農家樂20餘家,微企30餘戶,吸納帶動了近400多名村民就業,放牛坪也因此成爲重慶市微企村。

現在,村民不僅可以通過開辦農家樂、農產品展銷提高自己的收入,而且還可以將自家的梨子、梨膏等其他農副產品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再根據經營的效益爲村民分紅。

“大梨子鮮賣,小梨子加工。” 劉有虎坦言,僅僅是賞梨花、賣梨子,季節性太強,增收致富的帶動性不夠。現在村民大多會將小個的梨子加工成梨膏賣給遊客,10斤梨子熬一斤梨膏,一斤梨膏可以賣30元錢。

每年村民自己銷售梨子、自制梨膏酒收入就達到4萬元,在梨花節等重要節點和旅遊旺季,村民經營特色菜、特色住宿,銷售土雞蛋、土鴨蛋、老臘肉、野蕨菜等農副產品,年收入突破10萬元。

放牛坪梨花盛開時。通訊員 石昌華 攝

不僅如此,去年放牛坪村首次嘗試了梨樹認購活動,去年遊客認領了400多棵,今年認領了500多棵。每棵梨樹的認養費用爲100元,認養期限爲一年,期滿後原認養者可優先續簽。等到8月黃花梨成熟,認購者可以來果園帶走自己認養梨樹上產出的黃花梨,享受採摘遊的樂趣。

如今,放牛坪村已形成了“春賞花、夏避暑、秋採梨、冬賞雪”的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並連續8年舉辦梨花節和採果節,每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龐大的人流量成了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撐。

梨子掛滿枝頭。通訊員 石昌華 攝

成熟的梨子。通訊員 石昌華 攝

都市人的近郊樂園

放牛坪村的嬗變,只是茨竹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茨竹鎮以鄉村旅遊爲引領,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在“莊園經濟”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過堅持“面上謀產業,線上建基地,點上布農莊”的方式,茨竹鎮已建成多個“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生態農業莊園,BG野獸花園農莊便是其中之一。

BG野獸花園農莊的TEIKEI菜園。記者 謝鵬 攝

今年7月1日,BG野獸花園農莊在放牛坪開園,到目前爲止,已接待客人一萬人次。作爲一種新的農莊模式的探索,BG野獸花園負責人黃峯告訴記者,農莊是集郊野休閒、大地課堂的綜合體。農莊佔地面積550畝,有實踐着樸門永續理論的生態菜園、四季結果的果園、簡約通透而富有設計感的白馬餐廳和咖啡廳、藏在林間的露營帳篷和懸崖玻璃觀景臺……一草一木既因地制宜,遵從當地天然的生態法則,又從設計上突破了中國傳統鄉村文化,充滿着異國的鄉野風格。

BG野獸花園農莊不僅爲都市人提供了一個近郊遊樂園,還和周邊農戶建立了利益聯結。

BG野獸花園農莊的I咖啡館。記者 謝鵬 攝

“兩年前我們開始嘗試收購村民的梨子加工成梨膏,通過我們的平臺,兩天時間就賣出去了3000瓶梨膏。”這令黃峯深感意外,除了採購梨子,黃峯告訴記者,現在農莊每天在現場施工的臨時工人20餘人,合同工40餘人,這些人全是周邊村民。此外,農莊會從周邊農戶採購大量原材料,如土雞、蔬菜等,幫助周邊村民增收。

在黃峯的構想裏,莊園不僅可以面朝菜園,餵馬摘瓜,還可在林間煮咖啡,在享受鄉野趣味的同時,建設自然與人類交互的精神高地,讓人們在愉悅的環境中重新認識鄉村,同時把農莊打造成重慶市鄉村旅遊的一個亮點。

新聞縱深—— “三環十景”助力渝北鄉村旅遊提質上檔

如何讓鄉村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重慶市渝北區印發的《渝北區精品鄉村旅遊提升行動方案》對此給出了答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渝北區將打造3條精品鄉村旅遊環線、10個精品鄉村旅遊景區、2個田園綜合體。按照“三環十景”發展佈局,方案提出,先期在每個鎮打造一個鄉村旅遊示範點,將各示範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爲遊客打造“喫有特色、住有選擇、行之便捷、遊之舒心、購之豐富、娛之盡興”的多元化複合型鄉村旅遊目的地。

據瞭解,2018年以來,渝北區緊扣實際系統謀劃,形成以鄉村振興行動計劃爲統領,以實施以農產品綠色、精品鄉村旅遊、交通建設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森林提質增效、農村改革、文化興盛、鄉村善治、精準脫貧九大行動爲支撐的“1+9”總體設計,聚力推動“五個振興”,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到2020年,渝北區將實現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6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30億元。

[責編:孫宗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