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對航空運輸業影響的初步評估報告顯示,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年客運需求或將下降13%。此前,國際航協曾預計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客運量將增長4.8%。但因疫情影響,該地區航司全年客運需求同比2019年將下降8.2%。以此估算,2020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或將損失278億美元收入,其中大部分損失來自中國航空公司,中國國內客運市場的損失或將達128億美元。

以此估算,假設需求損失僅限於與中國相關的市場,亞太地區以外的航空公司收入損失將達15億美元,全球航空公司總收入預估將損失293億美元(對比國際航協12月份預測的客運收入下降5%),客運需求下降4.7%。去年12月份,國際航協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收入客公里(RPK)將增長4.1%,疫情將拉低今年的預期增勢,2020年全球客運需求將減少0.6%。

上述預估結果基於新冠病毒對航空客運需求的影響,與非典SARS的V型類似,其特點是6個月內急劇下降,隨後又迅速恢復。2003年,非典SARS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客運收入客公里(RPK)下降5.1%。

新冠病毒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的預測基於這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仍以中國爲中心,如果疫情蔓延至整個亞太市場,其他地區航空公司所受到的影響將更爲顯著。

現在就斷言收入損失對全球盈利能力的影響還爲時尚早,我們尚不清楚疫情將如何發展,以及它是否具備與非典SARS相同的特徵。各國政府計劃利用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抵消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對於某些航空公司而言,較低的燃油價格可緩解不利局勢,具體取決於對沖燃油成本的方式。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說:“對於全球航空運輸業而言,這段時間充滿挑戰。當務之急是阻止病毒傳播。目前,各航空公司正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公共衛生機構的指導,確保旅客安全、確保全球航空的連通性並抑制病毒傳播。新冠病毒導致的需求急劇下降將對航空公司的財務造成影響,尤其是與中國市場有業務往來的航空公司。國際航協預計,新冠病毒將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下降4.7%,客運總需求也將出現自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首次下降,客運收入因此損失293億美元。航空公司正採取減少運力以及削減部分航線的措施來應對困境。較低的燃料成本有助於抵消部分收入損失。今年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將十分艱難。”

 政府作用

各國政府在這場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

·運營:航空公司已制定了符合《國際衛生條例》(IHR)的標準和最佳實踐方案,旨在發生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能有效應對。因此,航空公司也需要政府遵守《國際衛生條例》,這樣我們就具備了一種適用於全球的有效方法來控制疫情。德·朱尼亞克先生說:“汲取前車之鑑,政府也需要遵守《國際衛生條例》。”

·領導: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支撐經濟發展,這一點也至關重要。例如,新加坡政府將撥出1.12億新元,爲陷入經濟困局的航空公司提供財政援助。德·朱尼亞克先生說:“航空公司和政府應攜手共度難關。我們遭遇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它演變爲經濟危機。降低機場成本有助於維持至關重要的航空互聯。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應重視並迅速採取行動。”

敬告旅客

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要求限制旅行或貿易。航空運輸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將醫護人員和物資迅速運送至需要的地方。

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其網站上發佈大量旅客建議。航空公司需向旅客確保,機艙內空氣已過濾,飛機已按照全球標準進行清潔,主要機場已採取旅客體溫篩查,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和機組人員已接受良好培訓,有能力應對旅客出現感染症狀。

國際航協醫學顧問戴維·鮑威爾博士(Dr.David Powell)建議:“如果您生病了,請不要旅行。如果您出現了類似流感的症狀,請戴好口罩並立即就醫。旅行時,請經常洗手,不要觸碰臉部。遵守這些簡便易行的措施可確保所有人在飛行時的安全。”

木寺晨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