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一年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上海攜程親子園虐童案,於11月27日下午兩點,在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鄭某、梁某等八人因犯虐待被看護人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這起惡劣的虐童案不是第一個,或許也不是最後一個。一時的快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

首要的,傷害如何平撫?

虐童事件,是往所有爲人父母的心裏都塞了一把芥末。

“孩子在這個時候的是非判斷是非常單一的,他會認爲老師所有的行爲都是對的,這些孩子將來也許會產生暴力傾向,也許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其他的孩子,甚至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的兒科醫生表示,成長髮育期的幼兒,遭受虐待,勢必會造成孩子恐懼、自卑、暴躁等心理狀態。

安全感一旦喪失,陰影可能會伴隨一生。

回顧這起事件,2017年11月初,攜程託管親子園教師打孩子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顯示,教師除了毆打孩子,還強喂幼兒芥末。當事家長微博ID@葉子perryyeh 稱,三個月的監控中親子園對孩子使用過400多次芥末。特別是,在攜程親子園,這樣的虐待行爲近乎公然進行,對幼兒“做規矩”,也成了一種“園風”。事件曝光後,其中一個孩子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被醫院鑑定爲應激障礙,需要心理疏導。想必,被虐孩童還處在“恢復期”。

除此之外,低齡兒童“不會開口說話”、幼兒園教學不甚透明,也是造成虐童案頻發的誘因。

早在1989年11 月20 日,《兒童權利公約》就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公約中有一條:“締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的立法、行政、社會和教育措施,保護兒童在受父母、法定監護人或其他任何負責照管兒童的人的照料時,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剝削,包括性侵犯。”

法律的效力如何抵達?

對待孩子,任何施害行爲都是不道德的,更涉嫌觸犯刑法。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刑法修正案(九)擴大虐待主體範圍,我國在立法上並不缺位。可是,再完備的法律,如果量刑不夠、懲治無據、執法不嚴,也難以達到立法初衷。

2012年10月24日,浙江溫嶺城西街道藍孔雀幼兒園老師虐待幼兒的照片在網上曝光,該教師揪着兒童兩隻耳朵,致使其身體懸空,兒童號啕不止,教師卻神情愉悅。11月16日,官方消息稱該虐童事件經警方深入偵查,認爲涉案當事人顏豔紅不構成犯罪,依法撤銷刑事案件,對其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處罰,羈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當日,溫嶺警方釋放了顏豔紅。據報道,2010年至2012年間,浙江溫嶺幼師被曝虐童近百次。

浙江溫嶺虐童案受害兒童的母親林女士曾在孩子做完心理干預之後,仍然擔憂地表示,“以後不知道會不會有後遺症。”

有多少孩子受到過傷害?孩子們受到何種程度的傷害?近來,頻頻爆出的戕害兒童案件吸引着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強光燈,一次又一次,人們憤慨,人們譴責,人們爭論,人們反省,然而還是會有下一次。

1982年12月30日,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以90高齡離世後,人們在他的墓誌銘上,刻下他1935年說過的這樣一段話: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愚,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斯人已去,然而有些東西卻始終不變,比如孩子的天性,比如爲人師者的責任與擔當。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在法制越來越健全的今天,實現它更需要全社會的擔當。很多時候,保護性的預防比懲戒性的制裁更有意義。

“一方面,是師德的問題。進入幼師行業,首先要愛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如果僅僅是將它作爲養家餬口的職業,那是不過關的。要細化規則制度,防微杜漸,堅持零容忍原則,而司法是最後一道防線,之前的很多關口首先要做好。另一方面,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要互相尊重。我們過去的教育是‘長幼尊卑’,年長爲尊,而對孩子的尊重遠遠還談不上。這種根本觀念也影響着成年人對下一代的基本態度。”針對攜程虐童案的判決結果,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藝軍接受央視網採訪時說道。

有效的法律制裁、前置的幼童保護、完善的教育管理、成熟的社會理念,這些都應該爲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幼童無辜,別讓“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成爲一種浪漫的想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