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8日電 (羅琨)爲應對“大而不能倒”的風險,監管協同再進一步。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手發佈《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從我國情況看,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部分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金融機構因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度高而居於金融體系核心,對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性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爲此,迫切需要明確政策導向,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和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補齊監管短板,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市場分析認爲,《指導意見》的出臺使得宏觀審慎監管框架進一步得到完善,但由於屬於額外監管措施,在面臨一定的附加資本監管的壓力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或將迎來增資潮。

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經緯 攝

哪些機構有望入選?

《指導意見》規定,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劃定參評機構範圍,確定評估指標。其中,對參評機構範圍規定了資產佔比和機構數量兩套可選標準;一級評估指標包括機構規模、關聯度、複雜性、可替代性、資產變現等。

經華泰證券測算,按照75%的規模指標,約有26 家銀行在參評機構範圍,包括國開行與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除渤海銀行外的全部股份行、6家城商行(北京+上海+江蘇+南京+寧波+盛京)。

華泰證券同時指出,雖然參評機構範圍較廣,但參評機構並非最終名單。目前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有工、農、中、建四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爲工、農、中、建、交五家。最終名單預計仍聚焦於大型銀行,參評機構到最終名單可能較大幅度收窄,政策性銀行與少數股份行或新增入選。

中金公司則預計,四家保險公司有較大機會被評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考慮到業務複雜程度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關聯性,綜合保險集團入選可能性較大。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的平安集團可能性最高,中國人壽集團、人保集團、 太平洋保險集團亦有較高可能性。而從規模及業務複雜度層面考慮,最終上市券商入選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可能性較低。

除了銀行、保險、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外,市場人士也對螞蟻金服等互金巨頭會否納入頗爲關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爲,像浙江螞蟻金服等從事金融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如經國務院金融委認定,也可能納入名單實施特別監管。螞蟻金服等既要受到金融控股公司辦法的約束,又要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

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衆號:jwview)注意到,在2017年11月的一次公開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峯曾指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來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如果一些大型Fintech公司,其行爲有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也應當被叫做系統重要性機構,並納入到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當中進行管理,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或迎來增資潮

根據《指導意見》,在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週期資本要求之外,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將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槓桿率要求,因此被納入機構的資本金以及流動性等要求將趨嚴。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指出,由於面臨一定的附加資本監管壓力,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或將迎來增資潮。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中平安保險集團和工、農、中、建四家銀行分別進入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系統性重要性銀行行列。以系統性重要性銀行監管爲例,2015年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出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監管框架,監管對象主要涵蓋G-SIBs(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集團和重要附屬子公司。

按照FSB規定,我國作爲新興市場最晚應在2025年和2028年分別達到16%和18%的TLAC監管要求。2017 年,工、農、中、建四家銀行均入選G-SIBs 名單,其中工行、中行、建行屬二檔,農行爲一檔,須分別承擔1.5%和1.0%附加資本要求。

同時,《指導意見》提出採用“孰高原則”,即當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同時也被認定爲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時,原則上適用兩者之中較高的特別監管要求。徐承遠指出,這也就意味着工、農、中、建四家銀行應最晚在2025年和2028年分別至少達到17%和19%標準,遠高於各自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另外,在特別監管要求下,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資本要求將根據系統重要性得分與基準機構得分的比值確定。考慮到MPA考覈已附加資本納入考覈,未來被認定爲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將面臨額外的附加資本要求。(中新經緯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