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瀚華金控四大業務分部之一的小微信貸業務分部逾期金額增幅較大。針對淨利潤增加、資金存管業務等方面問題,4月17日本報記者採訪富民銀行方面人士,不過對方表示現階段該行很多事情還在發展“路上”,尚未到體現效果時候,所以還不方便接受採訪。

富民銀行2018淨賺5260萬 網貸存管業務曾踩雷

又一家港股上市公司財報出爐!

4月12日,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瀚華金控”)發佈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15.09億元,同比增0.3%;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9億元,同比增加10%。

財報指出,該集團不斷調整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向廣大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其效果在2018年進一步顯現;同時,強化全員風險管控意識,及加強歷史不良資產清收等一系列綜合措施使得各項經營指標持續好轉,2018年各項業務指標及財務指標趨於穩定,並呈逐步回升態勢。

不過,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瀚華金控四大業務分部之一的小微信貸業務分部逾期金額增幅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已逾期金額爲5.11億元,較2017年12月31日逾期金額3.63億元,增幅40.6%。

對此,財報稱,已逾期貸款金額的增加,主要來自於“佳業貸”業務逾期金額增加,其他各類產品的逾期金額均呈下降態勢。

“上市公司以財報爲準。”瀚華金控方面人士在回覆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作爲大股東,瀚華金控財報也披露了富民銀行2018年的經營情況。

財報顯示,2018年,富民銀行共計實現淨利潤5260萬元,較2017年的1080萬元增加4180萬元。

針對淨利潤增加等方面問題,4月17日本報記者採訪富民銀行方面人士,不過對方表示,該行現階段不方便接受採訪。

小微信貸業務逾期金額增幅達40.6% 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26億

資料顯示,瀚華金控2004年創立於重慶,2014年在香港上市。公司旗下擁有融資擔保、小額信貸、 民營銀行、資產管理、股權投資等業務板塊,業務遍及全國28個重點省市。

4月12日,瀚華金控發佈的財報顯示,2018年,該集團淨利潤爲3.29億元,與2017年淨利潤3.13億元相比,增長15.1百萬元, 增幅4.8%;淨利潤率爲21.8%,較2017年利潤率20.8%增長1.0個百分點。

“信用擔保業務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工程履約擔保業務2018年度發生額、餘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成爲新的利潤增長點。”財報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瀚華金控目前形成四大業務分部,分別是夥伴金融業務集羣分部、小微信貸業務分部、資本投資以及管理業務分部及其他分部。

其中,小微信貸業務分部由註冊於重慶、成都、南京、哈爾濱及深圳等9家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具備信息諮詢、資產管理、信用服務等功能的機構組成。

財報顯示,2018年,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實現稅前利潤2.42億元,與2017年該分部稅前利潤2.59億元相比,該分部稅前利潤減少17.1百萬元,降幅6.6%。

“這主要是因爲信貸服務資產組合變化引起2018年提取的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額大於淨利息及手續費的增加額所致。”瀚華金控表示。

財報顯示,2018年,該公司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共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256億元,較2017年該分部資產減值損失金額84.3百萬元,增加41.3百萬元,增幅達49.0%。而2018年,該分部淨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相比2017年增加12.4百萬元,增幅爲2.2%。

談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的原因,瀚華金控解釋稱,自2018年1月1日起,該集團首次採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提出了新的資產減值模型,即“預期信用損失模型”,並替代香港會計準則第39號中採用的“已發生損失模型”。“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強調前瞻性,需要將未來可能的損失都預計和計提,而“已發生損失模型”強調現實損失,只是在有客觀證據表明資產目前確實發生了損失的情況下,才需要計提撥備。受此影響,2018年小微信貸業務分部提取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華夏時報》記者還注意到,去年,小微信貸業務分部逾期金額增幅也較大。

對此,財報稱,已逾期貸款金額的增加,主要來自於“佳業貸”業務逾期金額增加,其他各類產品的逾期金額均呈下降態勢。從產品角度分析,已逾期金額5.11億元中, 其中3億元來自於“佳業貸”產品,佔比比例爲58.8%。

據瞭解,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已逐步形成小微金融、標準金融、平臺金融三大業務方向,並形成快消貸、佳業貸、金稅貸、集羣貸等幾大核心產品。其中,佳業貸產品是以借款人持有的商業住房作爲抵押物。

瀚華金控在財報中亦表示,佳業貸是有足值抵押物的產品,因此對借款人的基本條件相較小微金融更寬鬆,雖然逾期略有增加,但實質風險很低。

針對佳業貸逾期金額等問題,4月17日,瀚華金控方面人士回覆本報記者採訪稱,“上市公司以財報爲準。”

富民銀行2018年淨利潤5260萬元其網貸存管業務曾踩雷

隨着瀚華金控年報的披露,也讓富民銀行2018年的經營情況露出“水面”。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富民銀行資產總額爲370億元(2017年爲184億元),負債總額爲339.5億元(2017年爲153.5億元)。2018年, 富民銀行共計實現淨利潤5260萬元(2017年:1080萬元)。

資料顯示,富民銀行是經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中西部第一家民營銀行,由瀚華金控、宗申集團、福安藥業、渝江壓鑄、海特環保、陶然居和博恩科技等重慶7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30億元。其中,瀚華金控出資9億元,在富民銀行的股權比例佔註冊資本的30%,完成出資後爲富民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本報記者也注意到,這兩年來,富民銀行也經歷了網貸存管業務踩雷、原行長離職的風波。

2016年8月,富民銀行開始正式營業。當時的高管團隊包括該銀行董事長爲大股東瀚華金控董事長張國祥出任,行長由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原會長閔路浩擔任,副行長爲瀚華金控副總裁晏東。

但2018年4月,富民銀行原行長閔路浩離職。

同年6月13日,原銀監會網站發佈《重慶銀監局關於孫中東任職資格的批覆》。批覆顯示,重慶銀監局已覈准原華瑞銀行副行長孫中東擬任重慶富民銀行董事、行長的任職資格。

除了經歷換帥風波之外,富民銀行網貸存管業務也踩雷。

自2017年2月22日,監管部門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正式宣佈銀行存管作爲網貸平臺必要條件,被列入合規門檻。在此背景下,富民銀行也積極開展網貸平臺的資金存管業務。

不過,2017年其卻在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上踩到雷。2017年8月,小草金融宣佈與重慶富民銀行正式簽署銀行資金存管協議;9月26日,小草金融稱,在經過技術及系統的多重對接調試之後,小草金融正式上線重慶富民銀行資金存管系統。這意味着,平臺實現客戶資金與自身資金的分賬管理,平臺再也無法觸碰到用戶的資金。同時,銀行流水的真實可查性,借貸雙方不僅會享有更合規便捷的金融服務,而且也不用擔心資金被挪用、平臺自融、捲款跑路等問題的存在。

而在隨後的同年10月份,小草金融就發生提現困難;11月份,警方告知投資人已對小草金融立案。

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4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新披露兩家通過網貸存管系統測評的銀行名單,其中一家即爲重慶富民銀行。

根據富民銀行官網顯示,在資金存管業務方面,其合作的平臺包括金投會、人人融、財神在線、順勢寶、倍倍利、輝金投、融裕貸、易享金融、中恆寶等等。

針對淨利潤增加、資金存管業務等方面問題,4月17日本報記者採訪富民銀行方面人士,不過對方表示現階段該行很多事情還在發展“路上”,尚未到體現效果時候,所以還不方便接受採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