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動物的攝食、生長、發育以及存活等都直接或間接受到光的影響。

光照被認爲是引起魚類代謝系統以適當方式反應的指導因子。光照能促進養殖水域浮游植物光 合作用,增加水體溶氧量,改善魚蝦生活環境。一般光照時間長,水體溶氧量高。受光合作用影響,晴天下午(15—17 時)水體溶氧量最高,上層池水溶氧量呈飽和狀態;黎明前,水體溶氧量最低,高產塘此時一般有浮頭現象。

此外,養殖對象因不同品種以及不同生育期對光照時間均有不同的要求。

對某些淡水魚類來說,日照長度的縮短不利於其生長發育;相反,在日照延長的情況下,便可促進其生育活動。

例如在長光照條件下,羅氏沼蝦幼體攝食時間較長,攝食速度相對較慢,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了幼體的同化效率。而中華鱉則喜歡棲息在安靜、清潔而陽光充足的池邊淺水中,當天氣晴朗時爬到岸灘、 水泥臺板或岩石上曬太陽。溫室水產養殖生產中儘可能延長光照,滿足水產動物對環境條件的需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