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家附近,碰到了好朋友的母親。

老太太見到我還很親切,反正我也沒什麼事,就準備坐下來陪着聊聊天。

三言兩語過後,得知最近朋友可能和妻子吵架了,還挺嚴重的。

老太太準備勸勸兒子,原則就是無論如何不能離婚。

媽,這次就算了吧

畢竟他也30多歲了,孩子也已經五歲了。

我知道老太太是怕兒子一時衝動,把婚給離了,可憐了那五歲的孩子。

我說:“我感覺呀,這事您最好別管。”

這時老太太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我。

我又說:“雖然你們是一家人,但實質上是兩個家庭。很多情況僅靠猜測很可能會鬧出沒必要的誤會。”

“如果真是兩口子有矛盾了,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離婚,也必須要相信這是他們兩個成年人思考之後的結果。”

“即使現在您給出建議,兩口子聽了。您能保證您現在做出的決定就百分之百正確麼?”

老太太聽完這話可能有點蒙了,但能看得出來也在仔細琢磨其中的意思。

說了句:“我也是爲他好呀,再說他們孩子都五歲了。”

“當然,哪個父母不爲兒女着想。如果說真是爲了那個五歲的孩子那就更不能干預了。”

“往嚴重了說,原生家庭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是小孩子的成長環境,這個環境絕對不是一個以孩子爲牽絆的家庭。”

聽我說完這些話老太太肯定還是將信將疑,最後我專門岔開話題聊了聊別的。

我知道父母那個年齡一時間聽到這樣的觀點,肯定是一時無法接受。

話說回來,也就是鑑於我們關係都還不錯,這事要是放別人我可能還真說不出口。

2

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做兒女的,要孝順。

孝順就是聽父母的話。

自己的觀點和父母的想法不合拍,這樣的情況總會出現。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往往都不知所措。

事情最後的處理結果通常也都不是那麼稱心如意。

以我爲例,我父母的年齡段基本上都是50-60一代。

他們用這短短的幾十年,經歷了過去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社會進化。

他們小的時候,家家都窮,都沒文化。

長大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普遍現象。

進了工作單位,當先進帶大紅花是每一個人目標。

等40多歲的時候,一系列的新鮮事物接踵而來。

不是他們不願去改變,是因爲他們根本沒機會,再說即使學也未必能跟得上。

媽,這次就算了吧

所以,我和我的父母不光是年齡上也存在認知上的斷層。

在他們的思想裏,一切符合“規矩”的就是好的。

就像剛纔我朋友的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能離婚啊。

因爲,他們那代人裏認爲離婚這一現象是不符合“規矩”的。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在父母一代人裏處於“中心”的那些指導思想肯定是沒有錯的。

比如,人要正直、善良、上進。

只不過是,父母把這些好的思想細化成行動時多少有些扭曲。

他們總是認爲,自己是站在品質的高地上,教育兒女,兒女就要無條件服從。

每當我們和父母去討論這方面的話題時,即便父母認識到了,也很難馬上改變,他們需要的不只是時間還需要環境。

3

我並不想教唆別人,要勇敢的做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同時還要反過來教育父母。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哪一次不是新生一代隨着社會的發展從而推進思想的進步。

如果說某一個人認爲,人類思想進步的重任不用他來承擔,就願意讓自己的思想停步不前,我也沒什麼意見,可能最終結果就是淪爲被淘汰。

但話說回來,這“某一個人”還真不佔少數。

就拿離婚這件事打比方,有太多的人都聽過這句話:“我要是結了婚,肯定不離婚。”

我們見過有太多的家庭,婚後因爲種種原因,即便是同牀異夢也不願意邁出離婚那一步。

大部分的原因都美其名曰因爲孩子,最後就是始終保持搭夥過日子的心態。

先拋開孩子的原因不說,就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

一個家庭的分離,最主要的結果是兩個人從此分開。

在自己還此生未完的時候,便可以把自己以後的生活作爲抵押放在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庭上,這代表什麼?

代表基本放棄以後的生活,對自己以後不報希望。

還口口聲聲的說,是爲了孩子的成長?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把孩子當作一個單獨的個體來看待。

很多人都會說:“孩子小什麼也不知道,也不用問。”

沒錯,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確實基本認知還在形成中,但就在這個基本認知形成的過程中,若即若離的家庭是否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媽,這次就算了吧

沒想過吧?其實打心眼裏就沒把小孩子當一個有健全思維的人。

正是因爲這一個又一個思想誤區造就一個個搖搖欲墜的家庭。

不僅自己喪失了追求幸福的權利,也剝奪了一個孩子的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想作爲一個成年人,只要是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的結果,都應該得到尊重。

但前提是自己可以對作出決定的後果負完全的責任,如果不行那就另說了。

4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傳統習俗流傳千年。

很多寶貴的思想,我們都一直延續至今。

成人之美、文質彬彬、言而有信、見義勇爲、三十而立、隨心所欲、衆星捧月、因材施教、盡善盡美、敬而遠之、後生可畏。

這些詞是不是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沒錯,這些所有的詞都出自《論語》。

媽,這次就算了吧

兩千多年前,如果孔子一直抱着原來的固有思想不放,還會出現這些詞麼?

我想信肯定不會吧,直到現在這些詞對我們都有着不可小視的意義。

我們需要傳承的是這些寶貴的東西,而不是那些陳舊的迂腐的思想。

孰輕孰重,我相信大家心裏都有一杆秤。

拋棄那是所謂的“規矩”吧。

它們只會讓你停步不前,直到拖垮你。

看清事實真相,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

寫在最後

傳統不意味着守舊。

而創新也不意味着盲目。

我們只是在訓練自己,可以這個紛繁的世界有撥開迷霧的能力。

世界很大也很複雜,而我們很小能做的也很有限。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做一些我們應該做的事。

這可能就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義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