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我们谈到了“李鸿章代笔”一说,就连说这件事儿的人都只说“可能”,而且说这个观点的人还专门说“且劾同书时,鸿章募军援苏,已有成议,正在从事幕练……劾翁之疏,无论是否鸿章代笔,要为国藩奏议中最得辣字诀者……”

(1)“李鸿章代笔参劾翁同书”与“崇祯内帑三千万”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可能”变“一定”

由此,可以认定:“凌霄一士”口中说的“代笔”只是作为一种可能列了出来。其后他们兄弟还指出:“参劾”翁同书时期,李鸿章正在援助江苏,也就是组建“淮军”救援上海等地。

由此可见,在他们嘴里的是“可能”,却在后世变为“肯定”。

这正如有些人说林则徐晚年支持“广种鸦片”一样。一篇回信,上不明义不足你怎么判断?明明是林则徐婉转地批评这种观点,结果被人歪曲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崇祯内帑三千万”,其来源也是《明季北略》等中的“可能”变成“一定”,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后世许多大史学界、作者们全都忽略作者后面对这种“可能性”的驳斥。至于“内帑三千万”这个谣言怎么出炉的详见崇祯内帑谣言是谁编造,《明季北略》《国榷》《明史》齐辟谣一文。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既然我们已经很明确地说“李鸿章代笔一说”并不可信,那么,我们就应该看看“当事一方”的翁同龢家族怎么说的。其实,对于“参劾人”“代笔人”翁家是有自己看法的。

(2)翁同龢应该恨谁?就算李鸿章真的是“代笔”,也没有恨秘书不恨主使者的道理,因为,“两宫一王”地袒护,翁同书的狱中生活并不惨

许多人在谈论翁同书被参劾一案时,总是忽略翁家人的情况,并衍生了许多谣言。例如翁同书被杀了,其实翁同书没有被杀,1862年被参劾;1863年戍新疆;1864年留在都兴阿甘肃军营效力,因花马池战捷,赐四品顶戴。不久,官复原职。1865年,病逝,清廷赏谥号文勤。

曾国藩文正、左宗棠文襄、李鸿章文忠,翁同书是文勤。

之所以翁同书被杀能被造出来,其目的无非是加重瓮李之间的嫌隙,但斗争目标显然找错了对象!

除了这一谣言外,其实还有很多谣言,作为“系列文”我们会陆续谈谈。

本文,首先从《翁同龢日记》看看,面对翁同书被弹劾一事儿,翁家是如何应对的。

曾国藩在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1862年2月8日)上奏清廷,参劾翁同书。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兄弟翁同龢都任京官,翁心存正入直弘德殿,成为同治的帝师,风光无限。翁同龢在北京的生活也不错。但他对于三哥被抓也是蒙在鼓里。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正月廿六日(2月24日),翁同龢接到家书才知“三兄为曾国藩所劾,有旨拿问,交王大臣议罪。”

那么,翁同书在家中何种表现呢?“饭罢疾驰,申初抵家,三兄谈笑自若,但言局外人不知其难耳。杨滨石、朱茗生、徐季和来。傍晚北城兵马司指挥张鸿来,持刑部安徽司票,令即日赴部。”

翁同龢见三哥被捕,也是立即四处寻求朋友打听怎么回事儿。

第二天,翁心存的同僚、晚辈等多人便跑到翁家问询。

到了上班时间,翁同龢、与侄儿陪着翁同书来到刑部。经过手续被监在狱中。按照我们常理认为,监狱必然是脏臭阴森,但很显然,翁同书没有遇到这类待遇。

收押翁同书的地方,按照翁同龢的说法就是“北监东向小院,南房两间,尚洁,晤提牢姚子祥,司狱郭姓(号春漪)。伊姓。”

对翁同书地安排早就安排好了。更何况翁心存和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谁也要给他面子儿。

(3)慈禧为什么要对翁同书进行惩治?翁家早有心理准备,处罚结果心中有数

因为,翁同书的政治后台在这件事儿上并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翁同书被参劾倒台的原因主要是上文“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所说,为了清廷的江山,慈禧只能倾向曾国藩,把翁同书赶下台。但根本没有杀他的意思,对于这一点翁家是有心理准备的。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首先,翁心存是“两宫一王”的心腹,特别是因为他与肃顺的矛盾,为此还曾被踢出过军机处,政治上受到重大打击。因此,翁心存是坚定的反“肃顺派”。但曾国藩却是肃顺力主提拔的人。

慈禧的心向着谁,不言自明。但为了江山,不喜欢也得喜欢。

其次,因为剿灭太平军主要靠曾国藩,为了江山,曾国藩不是想打倒翁同书要安徽巡抚吗?那就随了你的半个心愿——翁同书你不是看着黑眼嘛,那好就随你的心愿,但安徽巡抚还得是我的人!慈禧的手法儿很老道。

通过翁同龢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翁心存、翁同龢都在京,同僚、朋友甚多,因此,翁同书监牢生活还是不错的。同时,各种“观点”也有交锋。当然,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的也是有利于他三哥的观点和人员。无非就是翁同书很难,被一些人误解、陷害而已。

至于不利的观点,对于“官场老油条们”能去说啥?即使说,也不会当着翁心存面儿说的。到二月初六(3月6日),基本判决已定。

翁同龢在日记中如此记载:初六日(3月6日)晴朗。己是日王大臣等议上罪名,比照“统兵将帅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袭,以致失陷城寨者斩监候”律,拟折监候,执法者欲如是周内,真无如何矣。夜得修伯书,知依原议。

(4)曾国藩在1861到1865年的权力确实很大,挺谁谁有利,劾谁谁倒霉。翁家虽有底但看到何桂清被杀,也被吓出一声冷汗

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翁家不用担心翁同书死了。“斩监候”在非“权力斗争”“皇帝震怒”等情况下基本是死不了的。“斩监候”无非就是“掩人耳目”,基本上就是“拿钱找人”而已。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如果是“斩立决”那就麻烦了!

3月15日,他的母亲腰痛开始。这算是家人的问题,自此翁同书也从日记中消失了。直到11月1日,翁同书在翁同龢的日记中出现了,翁同书经常在西华门的家中款待他。翁同龢与之吃吃饭、谈谈天、鉴赏一些书画等。

看似平淡不惊,到了12月份风云突变!

12月17日,前两江总督何桂清判处“斩立决”的决定已经被“勾红”。21日,曾国藩监斩、何桂清被弃市。

何桂清是什么人呢?

何桂清生于1816年,昆明人,被杀前曾任两江总督。1854年被任命为浙江巡抚;1857年夏被任命为两江总督。1858年,曾与桂良等人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可以说,从1854年到1858年,他在《咸丰实录》中出现的次数非常高,属于清军迎战太平军的重要人物。然而,1860年5月,其主持的江南大营被攻破,由此被清廷革职。其实,他不用死的,只不过“两宫一王”通过政变夺到了权力。

为了让曾国藩放心,进一步拉拢曾国藩,何桂清就这么被祭旗了。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翁心存乃是“官场老人”勾心斗角一事焉有不明白的道理!何桂清被杀、自己的儿子被判“斩监候”这后面都有曾国藩。那么?慈禧会不会示好而真的杀掉自己的儿子?我想那一刻翁心存早已经“妥帖”的心动摇了。

其实,不仅仅是他,翁同龢也非常害怕、吃惊!

(5)翁心存重病、离世

第二天,翁同龢听说此事后,在日记中发了如此感慨,他以“竟予勾矣”四字给世人留下了心中的惊讶。

也许,翁心存、翁同爵在听闻后都觉得有阵阵凉意。

翁家是“政治世家”,曾国藩的意图他们当然清楚。曾国藩和何桂清之间因为军饷问题双方矛盾很深,例如双方就围绕着“江浙地区的税收问题”争夺了四五年时间。由此,何桂清得罪了曾国藩,那么,曾国藩又是监斩官。

可巧,曾国藩在那一时期更是捧谁谁红,贬谁谁倒霉。

也许翁心存的年纪太大了,本来心中儿子的事情已经笃定了。但一看何桂清被杀,以前的笃定没有了。

也许,翁心存已成古稀之年。生病也很正常。

总之,这件事情之后翁心存的病就更严重了。

12月21日,翁心存下班回家后深感疲倦。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22日早晨,杨福禀告翁同爵其父已经神志不清,翁同爵和五哥一起查看、请医。翁同龢这时才知道,其父已经数日未大便、火气正盛、小便也难。所以,请假十天。

12月25日,翁同龢开始草拟遗折,一边写一边问神志不清的父亲意见。

12月26日,翁同书被“暂释”。翁同书赶到家中时已经是戌刻,依然昏迷。亥刻龢以手启大人目,犹微瞬三兄,有泪涔然,呜呼痛哉!寅初一刻三喘三合齿而属纩矣,呜呼痛哉!

12月28日,上遗折。之后,醇郡王率侍卫10人奉旨祭奠。小敛。

29日大敛。

1863年1月1日起,恭亲王、两宫先后派人祭奠、赐折给谥。

1月25日,正午三刻由礼部倭崇庵做为主祭为翁心存祭奠。

2月4日,翁同书来到横街翁看望家母亲;

2月15日,翁同书再次回家。

如后,翁同龢日记已经按照正常“心情”记录,由此可见:翁同书一事已经尘埃落定,丧事之仪也算妥当了。

结束语:从如日中天到夕阳西落

何桂清被杀、翁同书倒台,曾国藩对江浙等地控制越来越紧密了。慈禧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在混乱的时候,就是如此:就是巡抚邓尔恒被同僚杀死,从咸丰到肃顺再到慈禧为了天下稳定谁敢下定决心抓捕真凶徐之铭?历史就是如此。

慈禧杀总督抓巡抚示好如日中天的曾国藩,终秋后算账日

但天下总有稳定的时候,稳定之后,曾国藩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太平天国”基本平定后,“裁军”大幕掀开,曾国藩也由如日中天变成夕阳西落了!

下文提示

对于曾国藩翁家是非常恨的,但最终翁同龢选择了“原谅”!

对于主谋都能原谅,“代笔人”也就是他的秘书不能原谅?

那么,对于“代笔人”是谁呢?翁同龢以及翁家的众多兄弟、亲朋故旧有没有考虑呢?有的!但答案却不是李鸿章。

李鸿章没有代笔参劾翁同书,兼谈林则徐与广种鸦片谬论

崇祯内帑谣言是谁编造,《明季北略》《国榷》《明史》齐辟谣

从左宗棠李鸿章的遗折,看文襄文忠二人临终前最真实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