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岳麓区的李大爷,85岁,每天最大的烦恼便是吃饭、喝水。

原来,李大爷是一名多发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由于脑梗塞损害了支配咽喉功能的神经,其吞咽一直有困难,随便吃点东西都成了他的最大难题,特别希望能够解决进食问题。前几天,李大爷又因食物吞咽不到位,误入呼吸道内,导致吸入性肺炎而紧急入院抢救。由于病情特别严重,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重症医学科主任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立即组织医疗团队研究治疗方案,建议为其实施了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用微创的方法给李大爷的胃造了一个小小的口子,通过一根软管道,直接输送营养到胃内,解决其饮食等吞咽问题。

8月21日,在确认患者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的前提下,重症医学科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成功为该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次日便通过造瘘管从体外注入食物,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李大爷已康复出院。

据医生介绍,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人工胃肠营养,如神志障碍、吞咽困难、某些肿瘤、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等。传统的人工胃肠营养途径有经鼻胃管和经鼻肠管,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对患者的鼻咽部构成持续性的不良刺激,轻则局部感染和不适,重则引起肺部感染。此外,还有一种开腹胃造瘘术,但手术打击太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而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简称PE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项新的人工胃肠营养通路技术。对比传统开腹胃造瘘手术,其创伤极小,无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短,术后2-3天即可管饲流质饮食,费用经济,手术并发症极少见。主要适用于难以经口进食的患者,例如外伤、口咽部或食管疾病、长时间神志障碍、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造成进食困难者;颌面部手术,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甚至也适用于一些一般情况差,需要解决肠内营养问题,但无法耐受外科手术造瘘的患者。

医院里的男医生

这一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但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为各种原因导致进食障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