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向陶然亭內部深入,本想見識一下最心儀的陶然亭的風采,可是時間太晚了,來到陶然亭的邊上,才發現,大門緊閉,空無一人。我不甘心地走到門邊,大門上清晰地告示,下午4:30就已經是關門的時間了。

掠過那阻擋我進去的大門,我只能遠遠地看着那從圍牆裏探出頭來的建築上部,繞着它們,一路向前,轉了一個彎,傍着湖,上了一座橋。站在橋上,看到那一簇圍着的高牆內,面向橋這邊的一座二層木樓,屋檐下掛着“陶然亭”的牌匾。

從橋上下來,站到湖水的對面,看着那向我瞭望着的陶然亭的樓宇,隱約能看到它二層之上的所有,四周敞開着門,容納着穿過它的湖風,透過它的空靈與無忌。

如此遙望之下,我已經近距離地接觸過了它,雖然它的關閉,讓我無法登臨它的內部,但它的那一份高瞻遠矚的氣息,我還是能夠在遠遠的湖水這一邊親臨它的全部內蘊。

揮手向封鎖着的陶然亭告別,掉轉身,發現身後這一邊,又是一座被圍困在圈牆裏的樓層,上面掛着“雲繪樓”的匾額,整個建築的崢嶸已無從一窺,只是依然只能從牆外感受到它的上半截的風光。

繼續向前走,又是一座曲線玲瓏的圍牆起伏在面前,牆上開着圓門,門楣上掛着“華夏名亭園”的招牌,字是啓功寫的,邊上醒目的開放時間,給了我寬心的一線生機,因爲它結束時間到晚上九點。

在導覽圖上看到整個陶然亭公園裏,浩大的一片,就被這個名亭園佔據,所以,便放任自己的腳步,從不起眼的小門裏走近了名亭園,頓時走入了陶然亭裏的別有洞天的世界,也是這一次在陶然亭公園裏最大的收穫。

首先走進視線的是一個看上去頗爲工整的小亭,四角正方,亭內的壁上書有:天下第二泉,在它的對面,應對着一座白色的護壁,壁上同樣寫着天下第二泉,正面是一座小小的水池,盛着一池髒兮兮的池水,安靜地束立在靜靜的暮色中。旁邊的標示告訴我,這裏模仿的是無錫錫惠公園裏的二泉亭,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用樂曲描繪了這一個口味甚好的泉水的精神與內質。當然,現在這個泉水僅僅是模仿了江南的得天獨厚的水的質感,徒有其形,好在能夠從這個亭子裏能夠望見遠它的真身在長江上的風姿與韻致。

再往前走,看到了著名的蘭亭,小小的亭子,同樣四角斬方,厚重實在,亭中間豎着一碑,上書“蘭亭”,亭後邊是一個水池,隔水池有一舍,裏面是公園裏的碑刻列展,現在這樣的時刻,自然也是它關門的時候了。

繼續向前走,看到前面有一座亭子,但是找不到進去的方向,園裏唯一看到的一家三口的旅行者,在前面的那個方向,不得不退了出去,可能在尋找另一個能夠進去的通道。我不甘心,想,這邊總能找到可以進去的路徑吧,便一直尋覓着,果然看見一座假山的底座下,懸着一個空洞,透出黑乎乎的神祕莫測,滯留着我的步伐。

但我還是硬着頭皮,踏進了這座剛剛下過雨之後溢滿了潮溼水氣的小洞,然後在洞內轉了一個彎,前面別有洞天,發現自己已經從另一個洞口站到了小土丘圍繞着的另一端了。在這裏,前面豁然地展開了一座新的亭,看着石壁上雕刻着這座亭的名字“醉翁亭”,頓時興致頓生,久聞其名的一座亭子,就在峯迴路轉之間突然擺放在我的面前。

這座亭子倒是挺大的。大檐細柱,四周通透,若是有誰立於亭中,四周風景盡納眼底,對面石壁上鐫刻着醉翁亭記,下面寫着蘇軾書。

從這裏出來,又來到了蘭亭的部分,看到了鵝池碑亭。

然後繼續向前走,沿着湖邊,看到了近水的長亭,守候在小道的前面,這裏模仿的是四川三蘇公園裏的百坡亭,亭子裏有兩個姑娘在那裏端坐屏息,佔據了公共的地面,使人走進去如走針氈,這也說明此時此刻公園裏人跡稀少,可以放任她們在這裏守息屏氣,修煉瑜珈。

走過亭子,面前是一座山壁,上面也刻着詩詞畫像。在這座小山上,有一座“一攬亭”,爬了上去,見到下面瀕湖的百坡亭裏,那兩個姑娘依然自在逍遙,旁若無人。

從山上下來,來到了名亭園外面的環繞着的健身步道,這裏可要比空無一人的園子裏熱鬧多了。在步道旁邊,看到有許多小貓,或慵懶,或警惕,渾身均是白的,開始頗爲新奇,但後來見到路面上有許多小貓就直接躺在路上,向遊客獻媚,頓時也失去了奇貨可居之心,靠近它們,對着它們拍了一段視頻,邊上走過的一個健走男士還說,你可以把它帶回去。我說它會咬人的。他則在匆忙的走路之間還回應道不會咬人的。北京人的話還真好聽。

本來以爲貓是這個亭子裏的珍稀動物,但後來在亭子裏的角角落落裏到處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也就釋去了對它們的關注之心了。我偏離了這條人來人往的十分熱鬧的健身步道,重新從敞開的籬門中,走近園子裏,繼續去發現剩下來的名亭。

一池清水橫亙在眼前,水池對面壁立的山石上,細細的瀑布,輕靈地飄瀉而下,似乎在斟酌着自己的心思,在暮色中苦苦地沉吟。原來是李白留下勝蹟的謫仙亭。

此刻,越來越重的暮色覆蓋了整個亭子,走在綠樹叢中,過濃的溼度不斷地沾染着身子,不小心還要觸碰到葉子的積水,行走起來頗爲艱難了,對着手機裏拍攝下的瀏覽圖,我發現只有少陵草堂碑亭沒有去到,看着它們藏在鬱鬱蔥蔥的小丘上,絲毫不肯露出它們的一點真面目,且暮色已經把人的視線已經減弱到只能看到朦朧的幻影了,我便放棄了對它的尋訪,準備尋一條路出來。

之後,就按照地圖上出來的路徑,一路順着山的走勢過去,發現這裏還有一個小亭子,便順道光顧了這最後一個名亭,在樹叢中,看到了並不起眼的用水泥製作的一座方形小亭子,上面用紅字寫着滄浪亭。

天色太晚,便收束了探訪之心,沿着湖的西側環湖路,一路北行,從北門走出了陶然亭。在北門邊,夜生活已經展開,投影儀打出視頻,一展歌喉的愛好者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試聲,雖然細雨隨時能夠侵襲到公園的夜晚,但是這依然沒有妨礙人們對於這個晚上的期待。

陶然亭,雖然沒有登上你的樓,攀上你的亭,但是還是在你的胸懷裏,見識了象徵着中國文化獨具風韻的亭臺樓閣,它們把各地的風情集束地呈現在各個旮旯裏,讓文化在這裏匯聚相逢,走一地而能知會中華大地上的山水之盛,還有那文化之韻,也算是一件頗有創意的設計了,作爲一個遊者,也算是收穫多多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