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察 | 北約前祕書長:全球“能力最強者”陷入無能之境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近日發表北約前祕書長、西班牙埃薩德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哈維爾·索拉納的文章《能力最強者的無能》稱,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是國際外交日程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頭號全球大國的總統已經明確表示,他無意參與解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任何問題。遺憾的是,這麼做的不止他一人。

美反全球化言論全球化

文章稱,對於相信國際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必要補充的人來說,聯大辯論揭示了一幅慘淡的圖景。某些領導人的短期利益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困擾國際關係的因素之一。但是,各國民粹主義的興起與其說是已經出現一段時間的分裂的原因,不如說是這一分裂的結果。

資料圖片:9月25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演講。

文章認爲,同任何經濟進程一樣,全球化具有分配這一特點,這意味着它必然會令某些羣體受挫。西方政治光譜的中心往往低估了國與國之間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所帶來的影響。

文章稱,在全球經濟中流通的不僅是商品、服務和資本,思想也在流通。因此,與民主一樣,全球化也容易受到其自身的影響,因爲它使對手可以任意利用一套工具來破壞它。意識到這一點後,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他的意識形態同路人的推動下,“奉行民族主義的國際參與者”調動起了焦慮和疏遠情緒,從而發動了一場(有些自相矛盾的)戰爭,以便把他們的反全球化言論全球化。

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特朗普公開表示:“我們反對全球主義這一意識形態,我們擁護愛國主義這一信條。”他對波蘭等步他後塵的國家大加讚賞。

愛國主義粉飾民族主義

文章認爲,全球主義和愛國主義並非不相容的理念。特朗普利用愛國主義的目的無非是想粉飾他的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傾向。這種修辭陷阱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俘獲了他們,尤其是當藉助這些概念的人是一位以直言不諱而聞名的領導人時。但顯而易見的是,特朗普政府也對如何繼續撐門面感到發愁。

▲特朗普利用愛國主義的目的無非是想粉飾他的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傾向。(美國《紐約時報》)

文章稱,還有許多其他的例子。在聯合國,特朗普試圖通過把他的外交政策稱爲“有原則的現實主義”來賦予這一政策以連貫性。在國際關係中,現實主義是這樣一種理論,它把國家作爲核心角色和分析單位,把國際機構和法律降至附屬地位。人權等原則通常被擱置一旁,不過各國可能會有選擇地運用它們來推進自己的利益。這正是特朗普在批評伊朗政權的鎮壓做法、卻沒有譴責其他國家的類似做法時所做的事情。

特朗普在聯合國說:“美國將永遠選擇獨立與合作,而不是全球治理、控制與支配。”從理論上講,合作與現實主義範式並非格格不入。

但特朗普政府對它爲盟友提供的安全保護傘提出了質疑,甚至沒有讓它推出的保護主義貿易措施豁免這些國家(儘管最近更新的美韓雙邊協議似乎平息了局勢)。這種令人不安的行爲已經蔓延到了美國的其他傳統盟友身上,比如歐盟,這表明特朗普格外不願意合作。而當他合作時,他很少支持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聯盟。

拒絕合作失去大國意義

文章稱,關於中國,美國外交辭令公開使用“競爭”一詞。兩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和技術)戰爭外加南海上的一輪輪摩擦似乎預示着對抗將不可控制地螺旋式升級。

儘管如此,這種景象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如果能夠加強現有的多邊治理結構的話,這可以幫助人們控制力量對比的變化。

文章稱,如果特朗普——與其他奉行民族主義的國際參與者一道——繼續拒絕互惠互利的理念,那麼他很可能不僅會使中國的增長放緩,而且會使美國的增長放慢。

▲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津津有味地採取這種毫不在乎的立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文章稱,更令人不安的是,拒絕多邊合作意味着世界在氣候變化等事關存亡的問題面前註定要屈服,而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津津有味地採取這種毫不在乎的立場。美國在特朗普治下放棄領導權的做法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如果政府在面對最嚴峻的全球挑戰時選擇讓自己陷入無能的境地,那麼成爲世界主導大國有什麼用呢?

編輯 | 閆齊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