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新财富

  裴利瑞

  受市场低迷行情影响,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而资管新规落地后,货币基金和理财型基金发展受限,同样兼具高流动性和低风险性的短债基金悄然走红,成为避险资金追捧的新热点。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市场上一共有28只短期纯债型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规模共879.38亿元。而在二季度末,市场上已经成立的20只短期纯债型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的规模为395.48亿元。

  也就是说,在2018年三季度,短债基金的增幅达122.36%,规模翻了一倍还多。

  多只短债基金三季度规模翻倍

  具体产品来看,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短债基金——金鹰添瑞中短债,三季度末规模为128.49亿元,而该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仅为63.61亿元,增幅近102%。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9月,首募规模15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收益6.07%,2018年三季度收益率为1.46%。

  相比于金鹰添瑞中短债102%的增幅,鹏扬利泽债券超11倍的规模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6月,是鹏扬基金旗下首只短债基金,总经理杨爱斌亲任基金经理,成立以来累计收益6.08%,2018年三季度收益率1.78%。该基金规模由二季度末的6.52亿元增至三季度末的79.2亿元,增幅超11倍。但该基金机构持有占比较高,半年报数据显示,A份额机构持有5.49亿份,占比90.15%。

  除金鹰添瑞中短债、鹏扬利泽债券外,嘉实超短债、平安大华短债、万家瑞盈、大成景安、光大保德信超短债三季度的规模增幅也相对较大,分别为407%、286%、213%、119%、111%。

  在资金大量涌进的情形下,已有部分短债基金开始进行限购。7月,嘉实超短债基金将大额申购的额度设置为1000万元;9月,创金合信恒利超短债基金也暂停了500万以上的大额申购;此外汇添富基金旗下的理财7天债券、理财60天债券、理财30天债券3只短期理财债基也集体在9月3日发布限制大额申购公告,将限购额度由此前的一百万元变成5万元。

  近一年平均收益超4%

  2006年4月26日,市场上第一只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正式成立,但由于风险和收益相比于货币基金的优势并不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基金公司都对这类产品持观望态度。直到2013年起,才陆续有基金公司开始布局,但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市场上也仅有13只短债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

  但在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落地后,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银华、博时、华安等多只货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3%。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可统计的16只短债基金中,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为4.53%,其中,中欧兴利债券、嘉实超短债债券的近一年收益率超过6%,金鹰添瑞中短债、富国目标收益一年期纯债债券、博时安盈债券A的近一年收益超过了5%。兼具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的短债基金逐渐成为许多投资者替代货币基金的闲钱理财工具。

  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开始布局短债基金。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新成立了9只短债基金,合计发行份额为154.97亿份,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为17.22亿份,其中,银华中短期政策性金融债定开、银华中短期政策性金融债定期开放债券、光大保德信超短债首募规模分别达到了68.51亿份和24.46亿份。

  除已经成立的短债基金外,据证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有19只短债基金正在排队审批,其中申报时间多为2018年二三季度;还有15只其他类型的基金正在申请变更为短债型基金,其中,仅新华基金就提交了华立灵活配置混合等4只基金变更为短债基金的申请。

  展望4季度,金鹰添瑞中短债基金经理戴骏认为,中长期看,经济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但潜在风险点来自内外部货币政策方向不一致,中美利差收窄,汇率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预期。考虑到汇率压力及潜在通胀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空间有限。在通胀及海外制约因素消除前,利率或维持区间震荡。短端利率在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及银行理财新规下短端资产需求的支撑下,收益率或保持相对平稳。

原标题:货币基金升级版?三季度规模翻倍的短债基金究竟有什么魅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