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在A股延續節後以來上行態勢的背景下,一方面"日光基"、"千億申購"等字眼頻現,在成長主線的"加持"下,公募基金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另一方面,被譽爲"聰明錢"的北上資金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近期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加倉個股收益普遍"跑輸大盤",而以公募基金爲代表的內資所看好的成長主線則成爲市場中的"絕對亮點",受到場內外資金普遍認可。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指出,居民部門配置流向權益資產趨勢已經形成。春節以來,新基金募資規模已經超過900億元,北上資金淨流入409億元,融資餘額增長487億元,未來外資仍將持續流入A股,但流入速度將會邊際放緩,對A股的影響力將弱於內資。科技型基金受到熱捧,有望在短期進一步支撐科技成長板塊行情。

北上資金"風光"減弱

受近期疫情影響,"抄作業"一詞火了起來。而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更是成爲不少投資者"抄作業"的對象。

隨着A股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確實已成爲A股市場一股重要資金來源。某種程度上,對A股的投資生態也已開始產生影響,其選股風格對投資者確實具有一定參照價值。

2月3日,開年首個交易日,受疫情影響,A股全線大跌,滬指失守2800點,然而就在市場大跌的同時,北上資金卻逆勢大舉買入約180億元,隨後A股展開持續反攻,此期間逆勢加倉的北上資金可謂獲利頗豐,市場再度領略了北上資金加倉的精準。一時間跟隨北上資金進行配置似乎成爲不錯的選擇。

不過,隨着節後以來盤面持續攻高過程中,風格演繹也日益顯現結構性特徵。不難發現,近期北上資金青睞的龍頭白馬股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那麼北上資金是否真的不"靈光"了呢?

數據顯示,近1個月北上資金淨買入居前的個股分別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中國國旅、上海機場、五糧液、格力電器、恆瑞醫藥、平安銀行、伊利股份、三一重工。

image

以近1個月北上資金加倉金額最大的貴州茅臺爲例,雖然本月以來其整體反彈幅度超過3%,超過上證指數同期1.84%的升幅,但創業板指同期升幅卻超過17%。此外,北上資金加倉金額居前的寧德時代、中國國旅、上海機場中也僅有寧德時代表現較好,中國國旅、上海機場同期表現甚至不及上證指數。

新發基金"加持"成長主線

事實上,就在北上資金加倉個股表現"不溫不火"的同時,以5G、新能源汽車等爲代表的成長類個股卻"異軍突起",成爲全市場最受認可的主線。而推動成長主線成爲當前市場所一致認可主線的正是來自於今年以來火爆的新發基金認購。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週,共有14只新基金開始募集,同時有21只基金完成募集,其中包括5只"日光基"。其中,易方達研究精選1天之內完成發行份額超過165億份,睿遠均衡價值三年A則在1天之內吸引超過1223億元認購。此外,招商科技創新A、永贏科技驅動A、建信科技創新A等科技方向偏股混合型基金也都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年初以來,科技、成長風格逐漸強化,計算機、電子漲幅均超15%,尤其是節後疫情爆發階段,這些領域也相對抗跌。電子、計算機指數以及科技股集中的創業板指數已經創出2017年來新高。而上述板塊也成爲新基金建倉的主要方向。

科技股持續上漲背後,資金推動是重要邏輯之一。巨豐投顧認爲,春節之後,最爲明顯的就是機構的率先介入,新的基金次第成立,大批量資金蜂擁而至,而居民資金也開始大量入市,而且通過理財、基金等不斷進入權益市場,可以說也是這輪行情的主要推動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以來發行的主動偏股型基金中,名稱中帶有科技、創新等字眼的基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實際上,多位績優基金經理擅長挖掘成長資產,利用新產品建倉良機,踩上了科技股的"一枝獨秀"行情。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正排隊發行科技主題基金,絲毫沒有"緩一緩"的跡象。

而在倉位佈局上,凝聚共識最強的科技股同樣也是基金經理的首選。某私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目前倉位全部買的是科技股。當然,優質的科技股目前的漲幅已經不小了,估值不算便宜,很多也都比較貴,但在較爲寬鬆的流動性和增量資金入場情況下,大幅回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該投資總監認爲,因爲估值都不便宜,所以當前選股層面的重要性有所弱化,更多體現的是倉位層面的應對,如果市場出現較大風險,也會果斷賣出。

內資有望嶄露頭角

不難發現,就節後以來市場的反彈而言,以基金爲代表的內資無論從風格把握、加倉節奏,較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而言絲毫不顯遜色。

從二者對板塊的偏好角度來看,醫藥、計算機、電氣設備、傳媒等板塊是內外資都偏好的行業;食品飲料、休閒服務、建築裝飾等則是內資當前流出較多而外資加碼抄底的行業;而電子、綜合則是內資主導行情的行業。

而從始自2019年四季度的風格轉換來看,去年第四季度創業板成長龍頭的業績增速已開始超越藍籌白馬,市場風格也由於業績增速的改變切換至成長主線。隨着創業板行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真成長的個股和行業權重在迅速的擴大,其中包括創新藥、5G、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科技與新消費成爲主要方向。此外,基本面、行業面、政策面三重共振,板塊景氣度高漲,也凸顯出長期的投資價值。

整體而言,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的變化軌跡而言,經過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加倉後,外資淨流入在去年四季度達到了高峯。安信證券研究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的三個月內,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1655億元。而進入2020年,外資依舊保持持續流入的特徵,但流入速度邊際放緩,北上資金在1月和2月淨流入分別爲384億元和409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就節後行情的風格演繹角度,在以北上資金爲代表的外資邊際流入趨緩的背景下,我國居民增配基金的趨勢正在悄然開啓,往後看,以公募基金爲代表的內資有望從外資手中奪回"話語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