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報道,在鄂西土家之鄉恩施、建始、宣恩、鶴峯四縣交界的地方——湖北恩施市紅土鄉石窯村,也就是恩施土家“女兒會”的發源地。在這裏有一個名叫高嶺的小地方,當年是一個自然村,村裏有一個特殊家庭。2018年7月,湖北恩施。謝林玉抱着小兒子徐巖的女兒徐傳紅和現任丈夫徐德州坐在前夫徐春階的牀前,這一幕讓攝影師思緒瞬間回到20年多前。來源:文林/視覺中國

故事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謝林玉年輕時可以算是高嶺村的村花,梳着兩條烏黑的長辮子,是許多男青年的夢中偶像。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女青年謝林玉與同在一個生產隊里長大的青年農民徐春階喜結連理,兩年後喜得貴子。可惜,好景不長。1982年農曆七月十七,丈夫因車禍造成下肢癱瘓。當時21歲的妻子謝林玉便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支撐。2018年7月,攝影師再次來到高嶺村謝林玉一家探訪。謝林玉展示2015年由恩施市婦聯頒發給她的“最美家庭”榮譽證書和獎盃,紅土鄉也授予她“孝老敬親”的模範稱號。

1989年秋天,春階看一家難以支撐,他在勸說謝林玉改嫁不成的情況下,便就想到一個“萬全之策”——撮合自己的四弟徐德州與謝林玉成親,並於1991年和老四有了兒子徐巖。一家人相依爲命、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被記者採訪報道傳爲佳話,“現代春桃”的故事延續到如今,人間至愛之花悄悄地綻放在高嶺山山上。作者從1995年跟蹤採訪至今,用鏡頭紀錄了這一普通而又特殊家庭的故事。2018年7月,湖北恩施。當年不滿五歲就跟着媽媽打柴的小兒子徐巖,今年已24歲了,早已結婚(右爲徐巖的妻子)並有了女兒徐傳紅。

2018年7月,湖北恩施。謝林玉家的老屋也在前幾年整體拆除,重新規劃翻修了新房。謝林玉說,這些都是徐巖大了做的事。

謝林玉一家的遭遇,慢慢被媒體關注。從1996年1月開始,當地媒體、《女友》雜誌、《人民日報》等四十多家報刊報道了謝林玉一家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這種人情美與人性美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和觀衆。當地政府爲徐春階送去了輪椅,全國各地的讀者爲她家寄來了衣被和慰問品。

1989年秋天,徐春階看着一家生活難以爲計,在勸說謝林玉改嫁不成的情況下,便就想到一個“萬全之策”——撮合自己的四弟徐德州與謝林玉成親。徐德州比謝林玉小4歲,是個地道的莊稼人,他說:“自己的哥哥,我不救哪個救!”便退了已經定下的親事,義無返顧地挑起這一家人的生活重擔。1995年12月,徐德州帶着侄兒徐健冒雪拉煤賺錢養家,那年十多歲的徐鍵腳上全是凍瘡。

謝林玉後來與同在一個生產隊里長大的青年徐春階戀愛結婚,兩年後生下大兒子徐健,本來是一個普通美滿的小家庭。然而好景不長,1982年農曆七月十七,丈夫徐春階因車禍造成下肢癱瘓,當時21歲的妻子謝林玉便成了家裏生活唯一的支柱。

1995年12月,湖北恩施。大山裏一個女人撐起家庭,艱難程度可想而知。1995年12月,謝林玉坐在徐春階的病牀前,談起往事,眼淚像線珠子一樣往下流。她說,有時撐不住了,就跑到屋背後的山上大哭一場,然後,眼淚一擦又挺起腰桿過日子。

1995年12月31日,攝影師第一次來到高嶺村,室外被皚皚被白雪覆蓋着,謝林玉一家五口圍坐在徐春階的牀前(從左至右分別爲:謝林玉、前夫徐春階、小兒子徐巖、丈夫徐德州、大兒子徐健),這個剛剛重組不久的家庭,正頂着世俗的偏見,艱難的爲生計打拼。

1996年3月,恩施州電力部門領導看望謝林玉一家,並送去捐款和一臺嶄新的電視機。

2001年4月,湖北恩施。謝林玉平凡又偉大的故事,吸引了一些職業女性來看望她、走近她。2001年4月,一位作家深入謝林玉家,採寫了報告文學《另一種幸福》。

2005年7月,湖北恩施。隨着時間推移,謝林玉一家度過生活中最艱難的歲月,生活在一步步好轉,她的大兒子徐健也長大成人,在浙江打工時認識了一位同鄉鶴峯的姑娘,後來就去鶴峯中營做了“倒插門”。2005年,攝影師再次來到謝林玉家時,從她的言談中透出幾份對現在生活的滿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