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偷,人们一定是深恶痛绝,特别是有过被偷盗经历的人,简直对小偷的行径恨之入骨,恨不得能够将之剥皮抽筋。

但是,我们可能没有人真正了解小偷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深刻调查和思考过,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待小偷,我们从来不会有人同情他们,原谅他们,因为他们都有手有脚,干点什么不好,偏偏要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有一部日本电影,它试图去探究小偷的真实生活,以及它们成为小偷的社会原因。也许,所谓的善与恶,并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我们认为的坏人,他们内心中也有善的一面,而自认为站在善良一方的我们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恶行。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小偷家庭》,豆瓣评分8.7分,并获2018评分最高外语电影第三名,本片荣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这种对于人性的思考,是艺术作品的应有涵义。这类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灰弱群体的作品,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引起重视,深刻反省,不断改进。法治,对于社会来说,只是一种基本保障,但不是最终手段。

就像贾静雯主演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媒体和舆论导向让那些做了错事的人,抬不起头,甚至自己的家人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是却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动机。在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声张正义的媒体以及群众,实则往往是恶的来源和帮凶。这部剧更是拿下了豆瓣9.5的高分。

《小偷家族》讲述了日本东京,残存的一栋古旧寒酸的老房子里,局地生活着柴田一家五口人。

说是一家人,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他们靠着老奶奶初枝的养老金过日子,丈夫阿治在工地上打临工,经常带着儿子祥太去超市偷生活用品。一天,他们在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由里,独自一人待在街上。

本来五口人吃饭生活就是个问题,住的地方也很紧张,妻子信代极力主张把由里送回自己的父母身边。但是当他们带着由里回到自己家时,在门外听到由来的父亲正在家暴妻子时,信代顿时又起了恻隐之心,将由来带回了小破屋。

这六口人每天生活得其乐融融,他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互相取暖。

他们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家庭,选择和这些人在一起做家人,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家庭关系问题。许多问题人群,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出在原生家庭上。他们感觉不到家人带给的关心和温暖,所以渐渐叛逆,其实他们的内心同样住着一个美好善良的灵魂。

为了生存,小小的由里跟着小偷家族的人一起偷窥,一次,超市的老板告诉祥太,别再让小女孩偷东西了,她太小了。

友里在超市偷东西时,祥太给她使眼色,让她不要偷,他不想让小妹妹再干这个了。于是,祥太故意抢了超市的东西往外跑,为的是掩护友里不被抓住。结果,祥太被抓进了警察局,小偷家庭也被牵扯了进来。

在警察局里,这一家人更是互相为彼此考虑,比那些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更有人情味。最终,信代把所有的事情都一人扛了下来。

祥太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但他偷偷地跑回来,和阿治住了一个晚上。临别的时候,流着眼泪,在公交车上偷偷地叫了阿治一声爸爸。

友里也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可是空荡荡的屋子,没有父母陪伴,独自一人玩着玩具,这与和小偷家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中的小偷们告诉自己,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家人是谁,但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成为家人。但最终的结局,却说明,我们根本无法选择和谁成为家人一起生活,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不合法,社会不允许。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集体单位,家庭关系的好坏,决定了每个人的成长。有血缘关系的,就叫做亲人,可是,他们真的是什么最亲近的人吗?

强烈推荐观看《小偷家庭》这部日本电影,也许你会对小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