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由十二所提供)

10月29日,火箭院十二所航天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宇航智能控制技術國家級實驗室開展了運載火箭垂直回收制導控制技術驗證試驗,飛行取得成功。此次試驗將推動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支撐我國航天運輸系統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的跨越。

安全、快速、廉價進入太空,是人類的不懈追求,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製是一個重要途徑。火箭院航天運輸系統總體設計師汪小衛介紹,一次性運載火箭構型的重複使用,主要是通過對火箭子級和助推器的回收來實現的,現有回收的方式有3種,分別是傘降回收、帶翼飛回回收和垂直着陸回收。

火箭三種回收方式

(畫面來自網絡)

傘降回收

傘降回收指回收的火箭子級下落到一定高度時,藉助降落傘減速,從而實現平穩回收,像美國航天飛機助推器和正在研製的“火神”火箭都是採用這種回收方式。目前我國已經進行了相關的熱氣球投放試驗,驗證了相關技術。

帶翼飛回回收

帶翼飛回回收是給火箭助推器裝上翅膀、起落架和相關控制系統,使火箭助推器分離後能夠像無人機一樣飛回地面。像目前歐洲正在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系統“Adeline”就是採用這種回收方式。

垂直着陸回收

垂直着陸回收指火箭子級在返回過程中,重新啓動發動機實施發推減速,並最終垂直着陸到預定位置。像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就是採用了這種回收方式。

監製:方慧  左敬華

文稿:陳潔

責編:付應麗

美編:孫瑩

歡迎訪問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官方網站:www.calt.com

官方微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