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中科技大學病理團隊由法醫學院劉良教授以及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王國平教授組成,已進行9例遺體解剖,前3例病理研究結果已完成。此外,國內病理學專家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瑞金醫院團隊,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

(原標題: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已完成11例,取得重要發現)

從2月16日至24日,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遺體病理解剖,且已取得重要發現。該校法醫學院劉良教授介紹,與臨牀專家溝通分析後,會對這種新型病毒有更深入的認識。

華中科技大學病理團隊由法醫學院劉良教授以及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王國平教授組成,已進行9例遺體解剖,前3例病理研究結果已完成。20多位團隊成員正加班加點,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病理研究。

遺體解剖是揭開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王國平教授解釋,遺體解剖是病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病理學變化和臨牀變化對比研究,揭示發病機制,分析死亡原因,總結診療經驗,提高臨牀救治效果和防控效果。

據瞭解,遺體解剖在控制流行病蔓延過程中的重要性,在2003年SARS爆發時就已經有所印證。當時國內專家普遍認爲衣原體是其病原體,直到第一軍醫大學病理學家丁彥青教授對SARS死者解剖後,纔得到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了廣東專家組提出的“非典型病毒,不是衣原體”感染的論斷,將抗擊非典戰役引入新的階段。

2月16日凌晨1點,劉良等人在金銀潭醫院手術室進行了首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儘管之前有過對SARS、艾滋病、腦膜炎病患死亡的遺體解剖經驗,但面對全新的新冠肺炎病毒,需要嚴格的解剖環境和自身防護。劉良全副武裝,手套三層,口罩外面套面罩,最後再罩上密不透風的一層防護服。

據介紹,劉良團隊完成的9例遺體解剖中,捐贈者年齡最小的52歲,最大的80歲,多在60歲以上。

此外,國內病理學專家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瑞金醫院團隊,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

遺體解剖正有序推進,期待這一“特種部隊”能給疫情防控帶來重大轉機。

周馨怡 本文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周馨怡_NB120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