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地球仪,你就会发现:它71%的表面被一大片一大片深邃沉静的蓝色包裹着——那是浩瀚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

很早的时候,许许多多的聪明人就讲: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随着地球愈来愈拥挤,资源愈来愈枯少,当代的智者也反反复复地向人们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由此可以断言: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对海洋的渴求、争夺和占有,永远不会停止!

海上争夺最直接的体现是海上武装力量的对抗。早期的海战是水面舰艇间的直接对抗。从木船风帆刀剑到铁甲蒸气火炮,场面愈来愈大,死伤越来越惨烈!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讲,那时的海战,很少有绝对的胜者。

从一次次损失惨重的海战中,军事家们似乎又想起了战争取胜的准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就要求作战必须保持高度的隐蔽性和突然性。然而,辽阔的大海,一望无际,没有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做屏障,恢宏的舰队在平静的海面上被展现得一览无余……

人们终于发现:辽阔的大海上存在着一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天然屏障——深不可测的海水。因此,军事家们渴望能发明一种象鱼一样潜入水中,隐蔽自己并能对敌发起突然攻击的舰艇。

于是,一个特殊的舰种——潜艇,便出现在这颗星球上,游弋在那一片片的深蓝中……

也许,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故乡,当人类的祖先的祖先从海洋爬上陆地时,就对大海留下了深深的眷恋。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渴望能够探寻那变幻莫测的大海的秘密:那深不可测的海洋深处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海洋中的生物在不见天的海底是怎样生活的?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那汹涌的海水潮起潮落?

正是因为人类这种对海洋不可抑制的探求欲望,使得我们的笔触不得不伸向远古时代。的确,如果不从“潜艇”的严格定义出发,人类的潜艇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开始了。据史料记载:

公元前350年,濒临地中海岸边,有一个叫马其顿的王国。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酷爱游乐的人。他游遍了自己统治的和所能到达的所有地方,心里仍是怅然若失。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自己怅然若失的原因:他对海洋世界的渴求和向望。于是,他召集大臣们训示,说海神波塞冬邀请他游览海底世界,让大臣们尽快拿出办法,让他如期赴约。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大臣提出了一个方案:用晶莹透亮的玻璃制成一个能容纳一个人俯卧的玻璃桶。亚历山大精神大振,立即召集全国最能干的工匠进行设计制造。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有一天,亚历山大便兴致勃勃的卧进玻璃容器中,缓缓沉入那迷人的海底世界,与海神波塞冬赴约去了。回到岸上后,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向人们讲述了他所看见的海底世界,在贵夫人、阔小姐中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惊异的呼声和羡慕的叹息……

尽管这件事有史料记载为证,但它仍属人类的早期幻想,表现出人类对海底世界的追求和渴求。这种事情,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中还有许多记载。然而,作为一艘真正能潜入海底并能自行推进的潜艇,一至到了十六世纪才由英国人威廉.伯恩首次提出来。他在157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写道:“要建造一艘能潜入水中并能随意浮出水面的艇”,那就应该保证这艇的排水量能够变化。在水中的任何大小的物体,如果其重量不变而体积可大可小,那么,你要它浮它就会浮,你要它沉它就会沉。可惜,伯恩从来没有根据他的理论进行过试验。

理论家的头脑永远是严谨但又枯燥,缺乏想象力;而艺术家的头脑却要丰富得多,浪漫得多。伯恩的理论,触动了一名叫威尔斯的英国幻想小说家的创作灵感。在他的描述中,第一次把潜艇运用于海战。

在一次空前的海战中,潜艇一投入战争,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给敌水面舰艇以巨大的打击。每一块礁石、每一处阴影似乎都成了可怕的潜艇。潜艇,成了令人心惊的谈资,成了舰员死亡的催命鬼。他预言:小小的潜艇,将导致海战方式的转变,使水面舰艇的战斗价值降底,从而改变统治海洋与尚未统治海洋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

然而,对于一名幻想小说家的描述和预言,是不值得肩负国家重任的统帅们去认真对待的。充其量被他们当成酒足饭饱之余的谈资,一笑了之。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幻想小说家的预言,将会变成现实!

那时,英国海军的最高统帅会在他们嘲笑威尔斯的房间里惊呼:“潜艇极大的破坏了这支世界最大的舰队的战斗潜力,使他在漫长的历史中第一次感到自己无力保护英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