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藥開玄理論在腦病中的研究

□ 董麗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陝西:義診“睡眠日”

玄府是中醫藏象理論中的微觀結構,無處不在,無物不有,而腦作爲“奇恆之腑”、“元神之府”,人神之所居,人身之大主,通過玄府氣液流通、血氣滲透,構成了豐富的人體“神機化”。楊思進教授基於臨證觀察,認爲“腦之玄府”與“血腦屏障”具有一定相關性,潛心研究玄府在腦病中的致病病機及從風論治的臨牀運用。

現代醫學認爲,血腦屏障作爲人體三大屏障之一,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發揮着維持環境穩態的作用。楊思進教授認爲,腦之玄府與血腦屏障具有一定共性特性:①類似的形態結構:玄府至微至小,既“玄”且“微”,而血腦屏障數以億計,廣泛存在於腦組織中,現代研究證實,玄府與離子通道、水通道蛋白有着許多共性之處,爲其形態微觀學奠定基礎;②生理特性:玄府“氣液宣通”、“運轉神機”,是“神氣”通利出入之處,而血腦屏障參與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物質及信息交換,亦廣泛參與實現大腦功能;③病理表現:玄府以通爲用,一旦玄府鬱滯,“氣液昧之”,則表現出氣失宣通、津液不布、痰阻血瘀、神無所用的四類基本病變,影響“神機出入”;而腦病一旦發生,隨着基底膜破壞、離子通道活動異常等,引起各種自由基代謝障礙、神經遞質改變、細胞凋亡等,可引起癡呆、嗜睡、狂躁等神經系統損害病證。

玄府閉塞是腦病致病關鍵

腦內玄府頗豐,氣液流通旺盛,血氣上下交錯,多維傳遞,滲灌最多,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神機化”。一旦外邪侵襲,或七情失調,或飲食勞倦所傷,或氣血津液失養,均可影響其正常的暢通而閉密,而玄府閉塞不通或開闔失常,又可導致氣、血、津、液、精、神的升降出入障礙而形成各種病變,故不論外感內傷、虛實寒熱,均不離玄府密閉,“玄府閉密”是百病之根,具體在腦病表現如下:

氣機逆亂,玄府鬱閉

玄府是氣機運行的通道,腔隙雖狹,卻貴在通暢。玄府鬱滯是玄府阻滯的最基本病機,正如朱丹溪所言:“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腦內玄府鬱滯,氣鬱於腦,可出現頭悶、頭痛、頭暈、目脹、目眩、脈弦等;氣鬱蘊熱化火後,由於熱鬱玄府,壅遏氣機,火灼玄府,遏氣耗津等,則會出現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目脹目昏或視歧昏瞀、耳鳴耳脹、口乾咽燥,或煩躁易怒、失眠多夢、便祕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等。

水淫玄府,濁毒損腦

玄府作爲流通氣液的孔隙,一有病變,必然導致“氣液昧之”,津停爲水,形成水淫玄府,裹約絡脈,是謂玄府淤滯證。此淤滯之“淤”,非瘀血之“瘀”,也非氣鬱之“鬱”,乃津停水阻之淤。津液不行,停而爲水,生痰、留飲,稱“水濁”或“濁邪”,濁蘊爲毒,濁毒泛淫玄府,礙神害腦,變生中風諸症。水濁淫阻腦之玄府,會引起頭痛、眩暈、嗜睡、昏蒙不識、癲狂、癡呆或口舌不利、肢體不用等。

開闔失司,玄府瘀滯

滲灌血氣是玄府的重要功能之一,腦之玄府開闔障礙,造成玄府滲灌失常,或滲灌不足,或滲灌太過,必然引起腦之病變。滲灌不足者,血行緩慢甚至瘀阻腦絡;滲灌太過者,血流加速,出現局部充血徵象,引起血液瘀滯,形成玄府瘀滯之證。腦之玄府瘀滯,會引起神機不用、頭痛如錐如刺、眩暈等。

開闔不利,神機不用

玄府爲神機運轉之門戶通道。玄府開闔不利,即開闔通利過度和開闔通利不及。若玄府開闔通利過度,所謂開之過,通有餘,則出現亢奮有餘無制,精神興奮,輕者出現失眠、煩躁、多夢,重者癲狂、驚厥或譫語等;若開闔通利不足,氣液流通不足,滲灌減弱,則神機運轉低下,輕者可引起精神倦怠,精神不振,重者則出現動作不能、嗜睡等。

開通玄府是治療腦病的主要治則

玄府貴開忌闔,以開通玄府,“通”能泄濁升清,瀉熱降火,益腦醒神;“通”能調理氣機,斡旋陰陽,恢復六腑的生理功能,順應玄府之“復其開合,貴於通利”之性,重建正常的開合流通功能,恢復氣血津液的正常流通滲灌和神志的正常轉運。在腦病中,腦居高位,爲清竅之腑,而風藥藥性升散,善暢通由下而上、由裏達表的氣機,升發清陽之氣,引藥入腦,而蟲類藥長於剔透於裏,搜剔經絡玄府竅道,通利玄府,使血無凝着,氣可宣通,且祛風、蟲類藥二者配合,協同增效,發揮開通玄府,暢達神機等作用,在腦病診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理氣開玄

“百病生於氣”,先有氣鬱,隨之會造成其他諸鬱,然而,總以氣鬱爲主,治療時,照顧兼夾病機一併施治。清代醫家汪昂《醫方集解》:“肝鬱解則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黃連之類,解熱鬱也,椒目之類,解溼鬱也,茺蔚之類,解氣鬱也,芎歸之類,解血鬱也,木賊之類,解積鬱也,羌活之類,解經鬱也,磁石之類,解頭目鬱、墜邪氣使下降也,蔓菁下氣通中,理亦同也。”

解毒開玄

玄府閉塞,氣液流行受阻,則諸症由生,其中火熱之邪是導致玄府閉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劉完素以火熱立論提出“熱氣怫鬱,玄府密閉”的病機。現代研究表明,熱毒與西醫的炎症學說有異曲同工之妙,開通玄府的同時,佐以清熱瀉火解毒顯得尤爲重要。臨牀研究證明,清熱解毒活血法能抑制炎症因子,明顯改善血液循環,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病殘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利水開玄

中風病急性期腦水腫發病,始於血腫,次之氣腫,由生水腫,繼之演化爲泛痰、痰濁、釀毒的系列變化,而變化的基本部位在於玄府,引起玄府氣鬱、水瘀、毒滯是爲病機關鍵, 序貫而生其他病邪。 如石菖蒲,開竅醒神,化溼豁痰;《本草從新》認爲其“辛苦而溫,芳香而散,開心孔,利九竅”,堪稱開通玄府要藥;桂枝,一則發汗使玄府瘀滯之水得以開散通利,再則通陽宣散鬱結之陽氣,重建腦之氣化,用之不可或缺。

通腑開玄

中風病,腑氣不通,胃腸積熱,加重火昇陽亢之勢,煽動濁邪上逆,矇蔽輕竅,再者,中焦氣機受阻,有礙氣血之輸布流通,痰飲、瘀血有形之邪相結,可致驚厥、煩躁等變證疊出。治療上,“以辛散結”,使氣血宣行而無壅滯也,或熱甚鬱結不能開通者,法當辛苦寒藥下之,熱退結散而無鬱結也。因此,通腑法所通的不僅僅只是胃腸之腑,也包括劉完素提出的無物不有的微觀玄府。

開玄醒腦

腦爲“清竅之府”,貴在清靈通利,故醒腦開竅法是宣通氣液、水濁的根本。常用的通玄達神藥物有麻黃、柴胡、葛根、升麻、馬錢子等。其中麻黃與馬錢子尤其重要,堪稱諸風藥之“良將”。馬錢子首載於《本草綱目》,其藥性峻猛毒烈,功擅通絡開閉。《串雅補》雲:“此藥走而不守,有馬前之名,能鑽筋透骨,活絡搜風,治風痹遍身骨節疼痛,類風不仁等證。”近代名醫張錫純盛讚其功效說: “馬錢子爲健胃妙藥,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於他藥也”。又謂其“能潤動神經,使之靈活”,故被視爲治療中風痿躄等神經系疾患之佳品。

通玄補虛

玄府的正常滲灌流通,賴於氣血充盛,陰陽平調。倘若正氣虛弱,則必造成玄府因虛而滯,因此,應酌情施補,對陽虛者,配伍辛溫之品,助開通之力;對陰血虧虛者,重在甘補滋潤,配伍少量辛溫走烈之品之風藥,“風藥,春也,木也,生髮之氣”,助鼓舞生髮之氣。臨牀常用葛根、荊芥、防風、羌活、白芷、柴胡、香附、青皮、鬱金等辛散通玄藥、理氣通玄藥與健脾益氣之品配合, 或用全蠍、蜈蚣、殭蠶、地龍、當歸、川芎、紅花等蟲類通玄藥、活血通玄藥與補肝腎藥配合, 起到增效助補作用。

偏頭痛

楊思進從“風”“溼”“瘀”辨證治療偏頭痛:風溼之邪是頭痛的致病主因,瘀血是頭痛的發病關鍵,“頭部多風,頭部多瘀,頭部多溼”是頭痛的主要病機,風溼夾瘀爲頭痛病的臨牀常見證型。楊思進教授重視風藥的運用,取其透絡開竅、燥溼化痰、祛邪外出之功。外感頭痛,可佐用祛風藥,內傷諸疾如氣血虧虛,瘀血痰飲等,也可適當佐用祛風藥,以增加療效;腎水不足,肝陽上亢者,則用熄風之品。祛風常用羌活、細辛、荊芥、防風、白芷、藁本、葛根等 ;熄風可用水牛角、殭蠶、生龍骨、生牡蠣之屬。頭痛日久,瘀血、風邪、痰濁久伏潛入絡道,病勢深痼,非用蟲類藥搜剔其病難除。臨證時常用露蜂房、全蠍、蜈蚣等藥。該類藥一般不入煎劑,因其水煎有效成分不能很好的溶出,生物利用率低,採用特殊工藝,製成粉劑沖服,既增加療效,又減少副作用。另外,蟲類藥也可用於外治,如用全蠍粉、蜈蚣粉敷貼太陽穴,蠶砂研細末用醋或清茶調成糊狀貼頭痛之處,皆有一定療效。

帕金森病

楊思進認爲,帕金森病爲脾胃虧虛爲本,絡脈阻滯爲標,提出健脾和絡法治療此疾病。在健脾和絡的基礎上,少佐風藥,可起到增效的作用,臨症常用的風藥有川芎、威靈仙、葛根、柴胡、桂枝、細辛、羌活、荊芥等。

驗案

某女,56歲。因“左側上下肢活動不靈活、偶有震顫2年”就診,某醫院診斷爲帕金森氏病,給予美多巴(半片,每天3次)服用後,症狀緩解不明顯,患者不願意加量。四診所見:左側肢體易感疲憊、痠軟,活動不靈活,納差,面色萎黃,語聲低微,神疲乏力,易疲倦,舌淡苔白微膩。

診斷:顫證(脾虛氣弱,絡脈不利)。

治則:健脾補氣,化痰和絡。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黨蔘、炒白朮、白扁豆、當歸、陳皮、黃芪、升麻、柴胡、威靈仙、法半夏、羌活、炙甘草) 。

複診:服用5劑後,患者自訴身軟乏力、左側肢體易疲憊症狀有所緩解,納食好轉,唯肢體易痠軟,仍有輕微震顫,偶有疼痛、麻木感,在上方基礎上去柴胡,加雞血藤、白芍。後隨症加減服用 20 餘劑湯劑後,患者上訴諸症俱緩,並將美多巴減量爲半片,每日2次。

楊思進根據四診所得,辨證爲脾虛絡阻,以脾氣虛爲甚,選用補中益氣湯以健脾補氣,待氣血和則絡脈柔潤,肢體靈動。同時配伍了威靈仙,味微辛鹹,性走竄善通絡,《開寶本草》謂“主諸風,宣通五藏”,風藥與補益、化痰、活血之品共奏健脾和絡之功。經上方調理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收到良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