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每位年滿100歲的老人都能得到來自女王的書信問候。近年來隨着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百歲老人,女王恐怕會忙不過來。30年前,當伊麗莎白女王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時候,英國100歲以上的老人還不到1700名,現在已經超過6500人。然而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之下,長壽對於英國人來說,恐怕並不一定意味着安詳和幸福。在英國,各種老齡化社會的困境日益顯現,成爲發達國家應對老齡化的縮影。

圖說:孤獨是英國老人揮之不去的傷痛。GJ

養老金髮放遲緩 退休後繼續工作

走在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的街頭,滿眼望去大多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即使是在熱鬧的市區,店鋪裏工作的售貨員多半也是老人。康沃爾經濟以農業和旅遊業爲主,由於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農忙時節並不需要太多人力工作,多數年輕人都到大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在當地一家郵局內,今年剛滿66歲的傑拉德聊起了他的工作。老人說,按照英國規定,年滿65歲就該退休了。“但我身體還很好,況且在郵局系統已經工作30年了,當我提出還想在郵局兼職工作,很快就獲得了批准。”

傑拉德是越來越多退休後繼續工作的老人中的一名。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英國老人希望繼續工作。因此有觀點認爲,英國政府應當取消退休年齡的規定,讓符合退休年齡的員工有權選擇繼續工作,也應當鼓勵僱主做出適當安排,讓年長職工的工作時間更加靈活。但事實上,此舉更多並非出於老年人自願,而是由於英國財政體系入不敷出,不得不延緩養老金髮放。據估算,如果英國人的工作時間能延長18個月,將爲經濟創造15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545億元)的收益。目前,英國法定退休年齡爲65歲,政府計劃分別在2020年和2028年將退休年齡延遲至66歲和67歲。

2019年英國國家養老金標準爲每週168.6鎊,大概是英國平均工資收入的三分之一、最低工資收入的二分之一,僅靠養老金的退休生活捉襟見肘。調查顯示近100萬超過75歲的老年人處於貧困之中,被稱爲“沉默的一代人”。幾年前爲了補貼退休生活,七旬高齡的曼聯傳奇球星諾比·斯蒂爾斯將職業生涯期間獲得的一部分榮譽拍賣,其中包括1968年世界盃冠軍獎牌。

圖說:英國老人們在養老院接受集體照顧。GJ

當年要“活在當下” 如今憂入不敷出

1908年,英國議會正式批准《養老金法案》。法案規定,任何7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符合該法規定條件,都可以領取養老金,支付養老金所需的一切費用來自政府撥款。1946年英國頒佈實施了《國民保險法》,建立了公共養老保險制度——國家基本養老金制度。很長一段時間裏,英國人爲自己的養老福利制度自豪,然而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加劇,政府財政壓力巨大,難以爲繼。1979年,撒切爾政府逐步將部分養老責任轉移給了個人和家庭。政府只負責最基本的養老金給付,其他則由個人通過預存個人賬戶、商業養老保險等方式進行。而自卡梅倫政府上臺以後,大幅削減了政府僱員等公共部門的養老金,提高退休年限。這引發了2006年、2011年和2012年三次大規模的公共部門罷工,一度使得英國三分之二的公立學校停課、醫療服務幾近停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上世紀90年代英國養老產業基本上實現私有化,企業逐漸發揮主導作用。它們負責老人的家庭護理與保健,爲疾病纏身的老人提供食宿和全天候護理服務。英國政府規定有一定財力的老人需要自費購買養老服務,而資產太少的老人則由政府買單。想拿到政府的護理補貼標準,個人資產評估不能超過2.35萬英鎊。辛苦工作有一定積蓄的老人不得不變賣房產購買服務,而沒有積蓄及時行樂的老人卻能享受政府福利。這一逆向激勵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指望政府爲其養老買單,政府財政壓力與日俱增。一項走訪了2000多名55歲以上老人的調查顯示,55%的人表示活在當下,不會攢錢養老。

2011年,英國最大的私立連鎖養老院機構“南十字星”保健集團宣告破產,旗下750傢俬人護理中心陷入困境,超過3.1萬名老人和他們的家屬茫然無措。最後,另外幾家大公司接下了這個爛攤子。護理服務集團HC-One剛從破產的南十字星那裏接手了250家療養院,這家公司稱“如果把基本建設費用和物業租金算進去,我們估計有一半的療養院都處於無法自主存活狀態。一旦護工實施了最低薪酬標準,50%的牀位將被削減。”《觀察家報》稱,另一大私立保健服務業巨頭保柏國際醫療保健公司看淡行業前景,準備轉讓旗下200家養老院。

養老機構問題多 老人寧死不願去

英國養老院的費用有多貴?有些養老院每週甚至收取高達1000英鎊的費用。即便政府有針對老人的護理津貼,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拿到政府補助,每5個人中就有2個需要完全自理護理費用。如果不想住在養老院,家庭護理的費用每週花費在603到827英鎊左右。即使是有政府資助的老年人每週也要支付421到624英鎊。相較於國家標準養老金每週不到200英鎊,護理費用簡直入不敷出。

即使好不容易住進了養老院,生活質量也不容樂觀。根據2015年英國護理質量委員會的調查評估,在英格蘭北部的42家養老院中,沒有一家的服務質量滿足優秀標準。護理質量委員會總監朱迪·唐尼認爲,目前英國社會的成人護理系統已經演變成“最沒有技能的人領着最低的工資,做壓力最大的工作,爲最脆弱的人提供高強度的服務。”一家名爲“關注老齡”的慈善組織指出,一些護工甚至對如何防止傷口感染這樣的簡單問題都一無所知。

英國83歲老人米範威·奧斯本此前由於腸道問題,進入一家養老院修養。然而由於護理疏失,護工沒有及時發現米範威身上的褥瘡,褥瘡感染引發敗血症,最終導致老人離世。近年來,英國的養老機構面臨諸多困境,由於各種管理問題導致老人死亡的事件頻發。越來越多的老齡人希望通過起草法律文件,申明他們如果患了無法自理的嚴重疾病,寧可在家中等死,也不願意支付高昂的護理費,侵蝕掉自己留給孩子的遺產。過去兩年辦理這項業務的老人數量翻了一倍,達到50萬人。

英國前衛生大臣亨特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英國正面臨“長期孤獨”的困境。有幾十萬被社會遺忘的孤獨老人,他形容這是“國恥”,並呼籲英國人吸取中國等亞洲國家照顧老人的經驗。

郭書諫

英國政府設立預防自殺大臣

繼今年初任命首位“孤獨大臣”之後,英國政府近日又設立預防自殺大臣職位,作爲解決民衆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舉措。那麼預防自殺大臣這一職位究竟有何職責?從設立孤獨大臣到預防自殺大臣反映出怎樣一種社會問題?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當天宣佈任命衛生部次長雅姬·多伊出任預防自殺大臣這一新職位。她將領導一個工作小組,通過與自殺和自殘預防專家、慈善機構、臨牀醫生和那些受自殺影響的人合作,開展自殺預防工作,並幫助患有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克服社會歧視。

當天,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官員齊聚倫敦,參加首屆世界精神衛生峯會。梅首相在唐寧街就世界精神衛生日發表致辭,呼籲人們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歧視,防止更多自殺悲劇的發生,同時促進孩子們精神上的健康。梅還承諾將撥款180萬英鎊給一家慈善機構,支持該團體在今後四年內爲情緒受困和企圖自殺的人提供免費諮詢熱線。同時梅首相還承諾向學校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引入心理健康支持小組,幫助學生檢查心理健康狀況等。

今年初英國任命了首位孤獨事務大臣,應對每十個英國人當中就有一人出現的社交孤立問題。處理孤獨事務被加進了體育事務大臣特雷西·克勞奇主管的事項當中。她要負責推動被謀殺的議員喬·考克斯的未竟事業。而考克斯生前大力推動議會成立了“孤獨委員會”。

從孤獨事務大臣到預防自殺大臣的設立,反映了目前英國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與日俱增的狀態。據報道,儘管近年來英國的自殺率已經有所降低,但是每年仍有約4500人自殺。由於英國政府近些年一直採取財政緊縮政策,心理健康服務越來越供不應求。英國紅十字會指出,有超過900萬的英國人自稱總是或經常孤獨,這一比例大約爲英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75歲以上的英國人多數獨居,大約20萬老年人一個多月沒有與朋友或親戚交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