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大家: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想起自己的身体,是在什么时候?

  我们是不是经常使用身体就像疯狂驾驶一辆车,只把它作为到达目的地的工具,然后一路狂奔、撞车撞树、不管不顾。

  我们以为沉迷睡前刷手机、熬夜追剧,是不自律,但其实这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惕信号。

  

  在一线城市生活,尤其在深圳这座务实的城市,都市人的工作节奏是近乎疯狂的,晚上12点离开公司是家常便饭。

  有多少人不是这样,以忽略身体的方式在生活和工作?肆虐般地消耗着自己······

  [ 忙着生活的你,除了肩酸背痛,力不从心的焦虑感是否也在滋长。]

  01

  问问疼痛试图在告诉你什么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瑞秋·卡尔顿·艾布拉姆斯,曾就职于一个大型综合诊所。在那里,她每15分钟就要看一个病人,没有办法与病人进行深度沟通。

  她曾一度想要离职去开展自己的综合诊疗业务,但心中犹豫不定。她越来越为无法给患者提供他们需要的诊疗而感到灰心丧气。

  后来她开始觉得脖子疼,那是自打她进入内科实习以来的头一回。

  同时,她还时不时受到偏头疼的折磨,那也是她人生的头一回。

  一开始她觉得头疼是因为脖子引起的,还尝试了一系列物理疗法。

  直到一位同事跟她说:“有意思,你只有在上班的时候头疼,在家跟孩子们在一起时就没事儿,你懂的。”

  那时她才开始意识到她的身体在试图给她传达一些重要信号。

  在经历了反复的折磨和绝望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维持她自己的健康幸福,必须离职。

  她所处的工作状态已经将她的身心都消耗殆尽,让她感到疲乏和抑郁。

  这就是她的身体所告诉她的。

  最终,她把恐惧抛在一边,顺从了自己身体的智慧,辞职了。

  有意思的是,尽管根据合同她还需要继续在岗位上坚持6个月,但她的偏头疼却消失了。

  我们的症状,其实是身体在试图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

  当身体向我们释放某种信号、把我们朝健康的方向引导时,不明所以的我们总是倾向于把它当成一种疾病,并用药物来治疗它。

  02

  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身体信号

  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身体每天都在给我们发出很多信号

  从一些基本的感觉:瞌睡、饥饿、口渴、肩颈疲劳、想去厕所,到疾病和疼痛。

  而我们却经常忽视它们,喝着咖啡强忍睡意和不顾肚子咕咕叫继续工作就曾是我们的常态。

  有的信号比较简单,比如感到疲惫犯困可能是因为最近加班太多、睡眠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血糖低需要吃东西,还可能是因为对下午的会议彻底厌烦。

  每当找到原因时,我们就知道如何去照料自己的身体了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收到也经常忽视的信号:“我不想起床。”

  我有一段时间总是追求个人成长,周末已累到下不来床,还要坐两个小时公车去上课。

  其实那样的学习效果也不好,对成长的渴望已成了一种欲望,整个人完全被欲望拽走,却没有听见身体发出的信号。

  从“我不想起床”到“我下不了地”了,都是身体给我们的不同程度的提醒:

  你已经处在“慢性身体耗损”啦——疲劳、慢性疼痛、焦虑和沮丧、过敏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一些上述信号只要细心留意,都不难了解到背后的原因,而有的信号则需要深度反思。

  03

  问题出在我们忽视了“体商”

  80%需要求助医生的疾病,都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我们丧失了与自己身体的沟通能力。

  很多时候不是身体没在“传达”,而是我们已经关闭了大脑对身体感受的接收系统——没有在“听”。

  我们的身体也许还在,但“我们”已经不在那儿了,直到比较严重的疾病来敲门。

  保持对身体的感知,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调整和平衡。

  ——体商

  我们每个人都兼顾着多重角色:职场、夫妻、家庭等不同角色,多重角色转换并让自己保持健康:“你是怎么做到的?”

  每个人都会生病,和大家一样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但我们需要让自己能够随时调整。

  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或者某个项目需要你,你可能就会舍弃睡眠,尽管睡眠对你的健康非常重要。

  但是你的身体需要帮助自己自觉清醒地做出决定,然后接下来通过取消计划、小憩一下来恢复身体,或者清空自己的日程安排让它能在周末睡个懒觉。

  [支配你身体的到底是谁呢。]

  04

  只有你能治愈自己

  用自己的身体智慧,用生活方式去治愈自己。

  只有我们能治愈自己!除了你自己,没人知道你的身体需要什么,甚至你的医生都不可能知道。

  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天中有意识地观察身体。

  即使只是饮食、睡眠、运动这些健康的基础因素,也要带着“体商”的思维去感知和调整,而不只是去查看和照搬网上的健康攻略。

  比如当缺乏睡眠的时候,很多人会渴望糖和甜味。那是劳累的身体在说:“给我一些快速的能量,我不行了……”

  发现自己疲惫的时候,就很喜欢喝可乐、吃甜食。

  在工作了一天、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想吃蔬菜沙拉而不是炸鸡啤酒。她的身体告诉她,它就是想要那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去倾听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医生的帮忙,而不是人云亦云地饮食。

  大多女性朋友,如果遇到气血不足的问题。我们通常理解“不足”,是“不够”的意思。

  大部分人都以为要多吃补气补血的补品,阿胶、大枣等。

  后来在看过医生后发现,自己的气血不足与瘀滞有关,她的“不足”,是“不走、不动”,并不适合食用太多阿胶。

  在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再去思索那些健康的饮食建议到底哪条适合自己,也是在培养“体商”。

  睡眠和运动亦然。需要我们带着“体商”意识去感知哪些适合自己。

  很多医生都会告诉你“睡眠是最好的药”,但这碗药我们经常没喝到。

  睡眠不佳,通常是生活因素和生理因素的结合,解决的方法就是学习如何来选择和你身体的需求相一致的生活方式。

  我在看了很多有助于睡眠的建议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睡前两个小时把家中的灯光调暗、声音调低。

  并且减少了睡前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晚上10点就关机,给自己一段安静的冥想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果然睡眠有了改善。

  而当意识到有时失眠是因为心结的缘故,我在尝试了很多种办法后,发现把心里的思绪写下来是比较有效的。

  至于运动,这里抛给大家一些问题,沿着它,你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清单:

  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当前限制你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运动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间如何安排?具体从哪里开始?你的健康目标是什么?

  记住,比参考健康攻略更重要的,是带着“体商”意识去对待与身体相关的每一件事。也不用再问“究竟是早上跑好,还是晚上跑好”。

  对于生活中经历的一切,身体都能给予我们精确的反馈——食物、睡眠,运动、工作。只有学会聆听身体,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愈和终生的健康。

  治愈的不仅是身体,还包括心灵。

  —THE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