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田乡

芦田乡官塘村西南稻田里有一口状如宝葫芦,面积约50平方米的水塘,名叫官塘。因这口塘是村民心目中的宝塘,故用塘名取代村名;又因该塘内泉眼特别大,故又称泉眼塘。

当地的村民说,此塘终年泉涌不断,即使几个月不下雨,若用水车车水,几个月也车不干。有一个大旱之年,不少农村连吃的水也没有了,但官塘村村民在官塘岸边敲锣打鼓车泉水,车了几个月,仍泉流翻涌。塘小泉水为何那么大?从前,农夫车水灌田,眼见从泉眼漂出一片破损且有“华记”字样的车水板,村民们这才意识到此泉眼与乐平镇桥华家村旁的鸣山河相通,故泉水永不枯竭。

关于官塘还有一个故事。明末清初有年冬天,有一户在外地的官宦人家。春节回乡探亲,因时过境迁,竟找不到老家,只记得老家村旁有一口宝葫芦状的水塘。后经村民指点,来到水塘边仔细察看才确认这是自己的家乡。村民们都以村子上有这口塘而自豪,并将此塘取名为官塘。

图源:美在鄱阳

综合整理:鄱阳之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