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甭說,今天看到美國《華盛頓郵報》還刊發一篇“軍事專家”的文章,說“中國的高超聲速導彈不是‘規則改變者’”,邏輯很有趣。而筆者也曾在作爲張維爲老師隨員參加“日中懇談會”時,發現陸上自衛隊一些軍官談起諸如中國農村建設、某些軍事科技超越美國等話題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很興奮,甚至會說:“現在的年輕人啊,嗨,都沒有精神”之類的話。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這是筆者心情激盪的一週,如期到來的大閱兵以完全出乎預料的方式迎頭“砸”來,這不僅僅是指閱兵式上展示的多種先進裝備(這筆者多少有點心理準備),全新的閱兵音樂、全新的細節編排,讓人無法挑毛病的直播……可以說,之前所有被民衆吐槽的細節問題,在這次閱兵儀式上,幾乎全都得到了回應,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令人邊看邊熱淚盈眶。

最近幾年,俄羅斯、朝鮮等友好國家也頻繁舉辦閱兵活動,難免我們也要關注,可以說,每個國家的閱兵式各有看點。俄羅斯的歷史積澱、朝鮮的鋼少氣多,都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之下,我國的閱兵活動舉行次數確實不少,但有些“創新”不足,儘管武器裝備翻新不少,但形式上缺乏新意,而且電視直播也感覺缺乏精心準備的感覺(和俄羅斯相比),甚至可以說頗有些混亂的感覺。

各國閱兵各有看點,但若論電視轉播水平,近幾年俄羅斯紅星臺確實厲害

但今年……我們的轉變非常明顯,終於看到了一場對得起參閱官兵幾個月辛苦訓練的優秀直播!

但國慶70週年閱兵式,那真的是猶如一列火車,迎頭撞了過來,把對於我國閱兵式的所有固有印象撞了個稀碎。

在寫本文的時候,筆者的電腦裏還在循環播放《請您檢閱》、《鋼鐵洪流進行曲》、《東風浩蕩進行曲》,相信不少讀者的歌單裏也一定有着這幾個樂曲。

平時筆者很少對這種“軟”性話題發表看法,這回必須得來發表一點淺見——半夜裏在羣裏和朋友們興奮地談這事,朱海舟表示他和揚基一起唱了首《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遙寄鄙人……

唉,真的,這次閱兵上的新元素實在是太讓人年輕,讓人感覺把我們這幾年來工作中看到的很多固有套路都一下子撞到九霄雲外去了,怎能不讓人感到找回了中二時代纔有的快樂?這次感覺真是:“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故事要爭氣”啊!

這次的幾首樂曲的風格,更接近於電影配樂,而不是傳統軍樂,在這個大家沒有耐心正襟危坐聽完一部交響樂的時代,氣勢恢宏的電影配樂和畫面的結合,可能是交響樂、進行曲在當代吸引廣大羣衆的最佳展現形式了。從這一點上來說,本次閱兵的全新配樂是完全成功的,新時代要有新的面貌,要有新的樂曲——曾有革命前輩回憶,40年代,很多進步青年投奔延安的原因,就是因爲“好聽的歌都是共產黨寫的”,能打破常規,用全新的音樂和畫面配合的手法,在我國的文宣領域這是有着巨大意義的。

此前曾與施老討論爲何我軍發表的照片總是能“把航空母艦拍出漁船味兒”,“把萬噸驅逐艦拍成導彈艇”,有着攝影家學淵源的施老表示,實際上我軍基層宣傳幹事們拍攝的符合我們軍迷口味的威武霸氣的照片並不少——只是,“我們解放軍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我們的戰艦怎麼能這麼‘兇猛’啊?這是帝國主義的表現手法!”……諸如此類的意見往往就是阻止這些照片刊發的主要依據。

之前大家都習慣了……

而這次,新的閱兵音樂和畫面的結合,如果按照那些老掉牙的觀點來看,那妥妥的是好萊塢電影裏大反派出場的架勢,現在“B站”上已經出現了各路動漫遊戲裏的“牛鬼蛇神”伴着《鋼鐵洪流》、《東風浩蕩》的音樂,痛宰“超級英雄”的視頻剪輯,按照老觀點來看,這簡直是近乎於“大逆不道”了。

B站上各種新軍樂配上“牛鬼蛇神”的視頻實在帶感

然而,筆者必須說,這纔是80後、90後心目中人民軍隊應有的形象——不僅要威武善戰、不懼強敵、忠誠無畏,更要讓敵人想到我們就從心底感到恐懼——我們的文宣何不順着人民羣衆的期望呢?

筆者沉迷了好幾天着幾首曲子,在B站上看到的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女同胞在倫敦地鐵站用鋼琴彈奏《鋼鐵洪流進行曲》,儘管演奏得並不完美,但還是吸引許多行人駐足聆聽,這一幕,讓人莫名感動了。

80後、90後門聽到《星球大戰》的主題曲眼前就會冒出殲星艦的既視感,沒事兒的時候,也會不由得哼幾句《勇士之歌》(美軍徵兵歌曲,歌詞充滿了粗俗的語句和赤裸裸的侵略性)的調調——至少這次,也該讓那些老外一聽到《東風浩蕩》,就想起天安門廣場前那一排排高超聲速滑翔體的畫面了!

這次閱兵式上的新軍樂給人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於大家自覺不自覺的就想要向外傳播,這纔是文化輸出啊!

當然本文還是軍事評論,不是音樂評論,筆者也實在不通音律,常被施洋笑話哼曲兒只會“8小節循環”——不過這也是這次閱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出圈”。

這幾年來從事新聞工作和寫科普類文章,包括自己發公衆號玩自媒體,筆者深切感受到,雖然有很多自媒體出於商業考慮,誇大宣稱什麼中國有多少億“軍迷”,實際上軍事科普並不“普及”——不管你普及一百遍,還會有人來問,是不是隻有中國纔有氫彈啊;或者S-400導彈能攔截14馬赫的目標,是不是高超聲速導彈它都能攔啊……這已經算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的“軍迷”了。而大部分普通公衆對於軍事類科普話題其實就是不感興趣,普及多少次,普通公衆還是容易被“中國的芯片還要進口美國的呢,我們的導彈怎麼可能比美國先進?”之類的東西帶節奏。

怎麼說呢,那些“火箭燒散煤不好,應該用水洗煤”的玩意,在自媒體時代也能堂而皇之搞出十萬加傳播,本身就說明,普通民衆對於軍事知識普及有着很高的渴望,但正如霍金《時間簡史》說的,你文章裏出現一處公式,讀者就會減少一半……最後扯淡言論只要把自己包裝得光鮮起來,總能騙到一些人。

但是,這次閱兵,當東風-17那宇宙戰艦般的外型在世人面前一亮相——勝過千言萬語,這次閱兵真的“出圈”,甚至連很多平時對於軍事完全不感興趣的人也在看相關的軍事科普,想要搞清楚爲什麼東風-17這麼厲害了。因爲這東西在閱兵上亮相那麼幾分鐘,勝過我們搜資料、做訪談,寫出來的一百篇文章。

這次閱兵“出圈”的力度是如此之高,從與之相關的“反智”言論的反撲就可看出端倪。有莫名其妙的“自媒體”,拿出一堆《世界導彈大全》之類的“資料”,再從錢老等在上世紀60-70年代寫的書和文章中摘抄幾句當時正確的結論,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長文,來論證“彈道導彈反航母”是中國和美國一起編的“謊言”,根本不可能……

……解釋一百遍也沒用,“甭管誰來說,我就是不相信!”

更甭說,今天看到美國《華盛頓郵報》還刊發一篇“軍事專家”的文章,說“中國的高超聲速導彈不是‘規則改變者’”,邏輯很有趣。

一方面,這位“磚家”表示,傳統的彈道導彈飛行速度可快了,別說10倍音速,20倍都很輕鬆,所以高超聲速導彈“根本不快”(——混淆大氣層內外飛行的區別),也就“沒啥可怕”的。

另一方面,他又表示,其實中國現在已經有小兩千枚彈道導彈瞄準着美國亞太基地,根據美軍前幾年寫出來的各種報告,這些導彈的齊射是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擋不住的,換成東風-17,也不會有什麼本質區別。(——換句話來說,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就算你把狼牙棒換成流星錘,我的天靈蓋也只能被打碎一次不是麼……)這個邏輯還真是突然讓人無從反駁……

華郵:你有高超聲速,我也是隻有天靈蓋,所以高超聲速和狼牙棒沒啥區別……

連這些和正經軍事科普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士都要跑出來說幾句,這本身就說明,這次我們的大閱兵,太成功了,完全實現了“出圈”。

順着這兒,咱們再聊個高興的話題,外媒和外軍如何看這次大閱兵,以及,這些“看法”最終將如何影響世界軍事技術發展,以及,對世界更“潛在”的影響吧。

本次閱兵最受外媒重視的當然是東風-17和東風-41兩種導彈了。

先看俄羅斯方面,他們倒是很高興,尤其是在對中國高超聲速技術領先的報道上,完全處於一種“餘有榮焉”的狀態,畢竟現在西方國家一說這方面的話題就難免要提一句“中俄高超聲速技術”……儘管俄羅斯實際上因爲經費等原因,新技術的運用水平還不能和中國相比,但至少也比美國現在要領先了是不?

當然了,俄羅斯也有他傲嬌的一面,10月3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普京表示將幫助中國建立導彈預警系統——實際上我們知道,現在的彈道導彈都是從北極方向通過,如果俄羅斯向我國開放預警雷達實時信息,那確實至少可以給我們增加十幾分鐘的寶貴預警時間。所以呢,這個意義當然很重要,但與俄羅斯媒體所暗示的,“俄羅斯技術領先”的概念,其實是有點……八竿子打不上啊。話雖如此,俄羅斯這個表現——真的很傲嬌,很讓人想摸頭……

俄羅斯這傲嬌的表態實在是讓人……想摸摸頭……

至於西方國家媒體,則呈現出一種有趣的冷處理的感覺,包括著名的《簡氏防務週刊》,直到今天才推出了一條報道來“認證”中國東部戰區空軍已經實際部署無偵-8無人機。至於東風-17啊,東風-41啊……似乎並不存在啊。

但是另一方面,正如我們前面說的《華盛頓郵報》上出現的這個文章,儘管它不從正面說大閱兵上出現的新武器、新裝備,卻猶如“應激反應”一樣,出了一系列文章來試圖降低“並不存在”的巨大影響。

其實呢,這也沒什麼奇怪,一個是因爲這次閱兵上展示東風-17導彈本身就出乎了大部分媒體的預料,很多媒體自己也還在蒙圈,試圖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另一方面呢,正如我們前面說過的,承認中國技術先進本身就是對西方媒體“三觀”的顛覆,“假新聞”們連中國種樹都要來說一番風涼話,現在面對這種不論怎麼說都只能顯得荒謬的狀態,他們自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不過,就好像上週一邊各種淡化中國海軍在南海“圍觀”航空母艦,另一方面悄悄撤換了“里根”號航母戰鬥羣的指揮官一樣,美國軍方的反應才真正體現了他們決策圈的看法。

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重溫了一部講美國“水星計劃”的老電影,其中有這麼一個鏡頭,體現美國上世紀50-60年代在“太空競賽”中落後於蘇聯,遭到“史普尼克衝擊”、“加加林沖擊”時的感受:白宮走廊裏,一個祕書懷揣最新報告,一路狂奔,衝進橢圓形辦公室,對正在觀看新聞簡報的總統和政界要員彙報:“他們的衛星上天了!”,”確定了,是加加林!”……然後鏡頭中就出現赫魯曉夫狂笑的臉,疊加在蘇聯火箭升空的畫面之上——然後鏡頭一轉,美國的火箭爆炸了,或者是在沙漠中,查克·耶格爾(駕駛X-1第一次超越音障的美國試飛員)被爆炸燻得滿臉漆黑,搖搖晃晃的走着……

美國老電影《太空先鋒》截圖,這邊加加林上天,那邊查克·耶格爾的F-104衝擊升限紀錄失敗,炸得滿臉黑

這種感覺,在今天的美國也是一樣——2017年美國國會就在高超聲速技術方面落後的問題,向國防部先進計劃署(DARPA)展開質詢,要求其檢討創新體制是否出了問題。此後特朗普政府又採取了包括對五角大樓的第一次全面“查賬”,對美國軍工產業的“全面自查”等一系列動作,這和上世紀60年代“史普尼克衝擊”之後,美國對國內科研體制、軍隊創新體制的自我思考是如出一轍的。

不過他們的調整就不輕鬆了,今年上半年,美國根據軍工產業自查,得出結論,在高超聲速領域,美國的產業界問題比學術界更加嚴重,很多關鍵技術和產品只具備實驗室製造的能力,而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爲此,洛克希德等公司開始動工建設一系列新的工廠設施——只是,在國會老爺們一天緊似一天的“追趕中國”的要求面前,有點“您要喫的這個麪包,我們已經播種了小麥”的意思。

在大閱兵之後,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從今年6月開始美國國防部設立了一個新的國防部長助理辦公室(行政地位相當於司級),專門負責制定應對中國的計劃。而同時,從去年開始,美國國防部和其他機構之內已經成立了數十個專業委員會和名稱裏帶“創新”的新機構,看得出來美國是真着急了。

只是,前幾天美國國會研究局的報告指出,雖然喊得震天響,但是在2020年的軍費預算大戰中,獲勝的卻是陸軍的坦克與裝甲車輛更新,特種部隊反恐作戰之類……看起來……美國的“體制問題”不是成立幾十個新機構能解決的。

說過美國咱們再看看我們的近鄰,一個youtube上的日本up主上傳的視頻頗有意思,一方面,視頻前半截以興奮的語調大談東風-17、東風-100導彈的巨大意義,反覆強調“(威力巨大之)極高超音速飛翔體”如何能將美軍逐出第二島鏈;還表示東風-41的出現,是“展示與美國對等的核威懾力”,那種喜不自勝的情緒簡直溢於言表——讓我想起之前揚基說過的一個故事,就是他在新加坡留學的時候碰到一個日本老頭,當時大家在一家飯店裏喫飯,電視裏播放着“遼寧”號航空母艦入列的新聞,日本老頭當場就熱淚盈眶,向他們幾個中國留學生表示祝賀,還說“這是亞細亞的航母,亞細亞的驕傲”什麼的。而筆者也曾在作爲張維爲老師隨員參加“日中懇談會”時,發現陸上自衛隊一些軍官談起諸如中國農村建設、某些軍事科技超越美國等話題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很興奮,甚至會說:“現在的年輕人啊,嗨,都沒有精神”之類的話。

某種意義上說啊,這種“亞細亞主義”還真是日本和中國可以達成共識的話題,日本一些人似乎是把中國當做了某種精神寄託,這一點頗有些讓人始料未及。

當然,另一方面呢,這個視頻後半截開始各種表示日本應該採取積極防衛政策啊,防止中美衝突波及日本啊,要開始研討研製新型武器啊什麼的……這倒也不出意料,就好像上面那位認爲現在日本“沒有精神”的日本陸自退休將領,在任的時候可是積極建立“海陸混成團”,準備進行“離島奪還作戰”的主要推手。

日本媒體的這用詞啊,頗有點當年宣傳“威力巨大之九三式酸素魚雷”的味道

日本這種即期望中國強大,又懼怕中國的心態,很值得琢磨——這種琢磨,或許就事關未來東亞的格局……

說起“最後的冷戰戰場”東亞,話題總有點沉重,但是說起南亞地區的時候,氣氛就歡樂了起來。

印度媒體看我國閱兵的姿勢,和大部分西方國家“保持一致”——當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

比如,印度一些媒體就宣稱,他們即將購買的俄製S-400導彈能攔截東風-17,所以這種導彈不足爲懼。

而同時另一些媒體,通常更專業一些,就感到壓力巨大了,他們通常能比較客觀的分析東風-17,最令我驚訝的是有位youtube上的印度軍事雜誌編輯一臉嚴肅的談起“非核戰略威懾”的話題,並稱“中國釋放了新的怪獸”。

這表明了印度面向本國民衆的媒體傳播,和真正左右其政治決策的學術研究——其實完全是兩個話語體系。

一方面,印度媒體要給本國民衆服用“民族主義春藥”,營造一種虛假的“印度超級大國”的感覺——就好像莫迪上臺前,人民黨有個電視廣告,宣傳20年後,白人都成了奴隸,在新德里街頭撿垃圾,掏糞,而印度人則成了世界的統治者……

但另一方面,印度決策層其實清楚自己的斤兩——1962年的尼赫魯曾經把這兩者混爲一談,結果他已經受過教訓了,現在的印度政治決策層,哪怕是莫迪這樣的“民粹政客”,他一樣要在現實國際政治面前低頭。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就可以理解爲何2017年中印邊界危機中,印度在最後關頭毫不猶豫地認慫。

印度媒體:S-400能攔截東風-17,不要怕!

印度《軍隊》雜誌主編則一臉憂鬱地說印軍會在十分鐘內被擊敗……

與印度民間的雞血和官方的消沉相比,巴基斯坦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有高超音速導彈了,我們也要!”……

巴鐵的反應很真實:“大佬,這個我也要!”

其實我們之前一直在說,美國的F-35戰鬥機不僅是一種軍事武器,更是美國的政治武器。

因爲它是一種能讓購買國獲得超越其對手的壓倒性優勢的武器——甚至是在面對另一個超級大國的時候——比如,各位覺得挪威爲什麼要購買50架F-35A,而且還是除了以色列以外第一個獲得F-35的國家?

這次閱兵式上公開的東風-17導彈雖然短時間內肯定不可能出口,但是它將會成爲一個象徵——就好像殲-20已經展示的,世界上所有那些不甘於被西方壓迫的國家和民族,他們有一個新的選項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他們也有了非常好的榜樣——朝鮮和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自然不用說,朝鮮在大閱兵後一天,進行了潛射彈道導彈的試射,其導彈射程據稱可以達到5000公里。

這個“榜樣”,一定程度上還包括伊朗。

有的時候,想象力可能要落後於現實世界的發展哦

之前美國媒體炒作有些大國的民企向伊朗提供壓力容器、石墨電極、旋壓機等與彈道導彈相關的產品,並稱伊朗幫助胡塞武裝開發,用於襲擊沙特油田使用的巡航導彈也是使用了別國的技術和成品——僅從這一點來說,伊朗似乎也確實是一個榜樣。

來而無往非禮也,美國既然可以耍無賴,明裏承認“一箇中國”,暗裏繼續對臺軍售——那就沒有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道理,是不是?

從這個角度說,當我們在大閱兵上展示了採用全程滑翔技術的東風-17,潛臺詞就已經很明顯,“水漂彈”在我國已經屬於成熟技術,將來某一天,也許可以用於外貿創匯了……

那麼接下來,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想象力或許比現實要落後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