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政局混亂,尤其在袁世凱稱帝失敗病逝之後,繼任者無一能掌控局面,統領北洋政府及軍隊,導致各派系割據分裂。

咱們先說今天的主角張作霖所代表的奉系,奉系的主要首領就是張作霖,其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張早年投身綠林,就是當了土匪,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於是被盛京將軍收編。之後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得到了重用。先後任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繼而控制東北三省,成爲奉系首領,號稱“東北王”。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張作霖大元帥像

然後就是皖系,首領段祺瑞,安徽人(安徽簡稱皖),所以叫皖系。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之後就是直系,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就是今天的河北,故稱爲直系,政治上親英美,代表舊地主。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

之後就是軍閥混戰,先是直皖戰爭,直、奉兩繫結盟打皖系(段祺瑞),結盟嘛就是合夥打別人,打贏了後再互相打,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所以直皖戰爭之後,緊跟着就是兩次直奉戰爭。第一次直系獲勝,第二次奉系獲勝,直系慘敗,從此直系勢力一蹶不振,而張作霖在1925年率奉軍進滬之後,勢力逐漸發展至鼎盛。

軍閥混戰,輪流上臺,導致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段祺瑞等歷任當政者及代理人走馬燈般更換。每一個上位者都想流芳千古,方法之一就是參考袁世凱的袁大頭銀元,鑄造印有自己頭像的銀元。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1924年段祺瑞執政紀念銀元

於是在這一時期內,天津造幣廠爲應對總統的不停更換,試製或發行了各式紀念幣章,工藝之精湛令人讚歎。然而,因爲執政者在位時間均短,鑄造時間亦極爲短促,而且這些幣章鑄造的初衷也並非用於流通,故鑄額極少,留存至今屈指可數。

在衆多的人物銀元中,又以張作霖像系列銀幣最爲珍稀,原因有二。

一是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入主北京,迎來了其在人生中的最高點。1927年6月18日,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爲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內閣,成爲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張作霖就職陸海空軍大元帥

好在張作霖這個人,雖說是個軍閥,但在國家大義面前,還是靠得住的,其在年輕時就是依靠維護國家統一的平定蒙古而起家的,老了之後也沒糊塗。張作霖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最終惹來了殺身之禍。

因爲日本人對張作霖十分不滿,在張任大元帥屆滿週年之際,即被日本人炸死在死於“皇姑屯事件”,張作霖的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只當了不到一年時間,所以其在任時間最短,尚不足一年。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皇姑屯事件

其二,是這時候北伐軍已經接連獲勝逼近京津,各軍閥及奉軍節節敗退,局勢紛擾不安,影響了新幣的鑄行。

張作霖肖像銀元,共設計鑄造了三種版式的樣幣,即民國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三種年份,圖案都不相同,且均未正式發行。十五年正面戎裝像,背面爲嘉禾圖;十六年肖像同前,背面爲龍鳳黼黻圖;十七年正面文裝像,背面爲五色旗與十八星旗。

其中以十六年鑄幣最爲稀少,目前已知存世僅三枚,分別由海外著名藏家張秀青、劉改造及陳德安珍藏;十五年樣幣目前所見僅約八枚,近年來,僅大型拍賣會偶有出現,市場難覓其蹤;十七年鑄幣存世大約十五至二十枚。三個年份的樣幣歷來都是中國近代機制銀幣之名珍。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民國十七年張作霖文裝像大元帥銀元樣幣

十七年文裝版,天津造幣廠試鑄,未發行,此年份鑄幣目前所見存世不超過二十枚,雖較十五、十六年略爲多見,因雕刻精美,鑄工精湛,深受藏家追捧,早已成爲泉界趨之若鶩的名珍。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民國十五年張作霖戎裝像陸海軍大元帥銀元樣幣

十五年戎裝版,天津造幣廠試鑄,未發行,存世僅見樣幣,目前所見共約八枚。樣幣以鏡面版底精鑄,雕刻精湛,人像浮雕感極強,銀光絢麗,反面環狀五彩氧化,色彩斑斕,堪稱中國近代人像幣巔峯之作。

一代梟雄張作霖和他的陸海空大元帥紀念銀元

民國十六年張作霖大元帥背龍鳳銀元樣幣

十六年戎裝版,天津造幣廠設計鑄造,存世最少,目前發現只有3枚。圖中這枚美籍奧地利收藏家耿愛德(E.Kann)舊藏,二十年之後的1991年,顧特曼收藏專題拍賣,由上一任收藏家購藏至2007年,之後在誠軒拍賣到現任藏家手中,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估計再次現身就要等數十年之後了。

這種纔是真正的大珍品,所謂傳承有序,就是幾十年出來亮個像,然後就消失個幾十年,一代藏家老了之後纔會出來尋找下一個藏家,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每一個經手者都記錄完整。所以收藏其實藏品纔是主角,收藏者只是過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