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和鍾子期的"高山流水"一度被傳爲歷史佳話,鍾子期死後,無人能欣賞俞伯牙的琴聲,俞伯牙便憤而摔琴,再不彈奏;對於古代的士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覓得知音與伯樂,甚至不惜"士爲知己者死"。

而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狀態便是默契。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在親情、友情、愛情中,人與人之間的默契真的很難,但人們一致都在追尋那種心心相印的默契,哪怕是在陌生人之間,甚至屬於有些敵對的關係之間。就像曹操專車掌舵者劉金良在曹操專車3週年的雜誌《默·契》卷首語中寫的,做出行,不僅要做到"說曹操,曹操到"的快速響應,更需要提升司機與乘客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親密與信任。

正逢曹操專車3週年,這本雜誌不僅有對劉金良的獨家專訪,暢談對當下網約車發展的思考,揭祕曹操專車未來的戰略佈局,更採訪了多位曹操專車司機,瞭解他們三年來的感悟和所思所想,同時也收錄了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乘客故事,有互聯網企業的高管,有廣告公司的老闆等等。

讀懂這些司機、乘客在曹操專車上發生的故事,或許,就能讀懂劉金良所說的陌生人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親密與信任究竟意味着什麼,也就更能體會和理解這種默契的可貴和難得。

邁入了第3個年頭的曹操專車,是如何培養司乘關係的默契的?

一趟專車 從陌生到默契

在網約車中,司機與乘客,一個是服務方,另一個是被服務方,貌似有着無法調和的矛盾,對於這種矛盾,媒體們也常常提及,甚至乎被無限度的放大,其實,這些都是偶發的個例。在陌生的城市,分不清東西南北,選擇網約車至少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是否繞路?花了什麼錢?往往一目瞭然。

《默·契》公佈的數據顯示,曹操專車已在寧波、杭州、廈門、深圳等24個城市服務,累計服務1.89億人次,累計接單量9429萬單,其中,使用曹操專車頻次最高的用戶累計用車6609次,最豪個人用戶充值58000元。在爲期兩個月的乘客滿意度調查中,曹操專車的分值爲83.83分(滿分100分),這在一衆網約車平臺中已經不錯。

對於專車司機來說,不辜負乘客這份信任,用好這份信任是基本準則,也是行業的服務規範;對於乘客而言,相信你選擇的司機,給予足夠的信任,放下戒心,車上放鬆小憩,一鍵到家。在曹操專車中,司乘關係這樣的和諧又默契的狀態比比皆是。

《默·契》收錄的第一個故事來自杭州司機胡海紅。有一天傍晚送客過程中經過一個小夜市,各種美食香氣撲鼻而來,胡海紅不禁脫口而出,"真香啊",坐在旁邊乘客不由得關心詢問他是否沒喫飯,隨後主動把宴會帶的喫的硬塞給胡海紅,這讓胡海紅既驚訝又感動。胡海紅對專車司機有自己的理解,他說,開車的過程會令自己更加謙卑,把對待每一位乘客、處理每一件事情都當作一次修行,學會了更加客觀看待問題。

對於營口司機趙鳳林來說,他接過年齡最小的乘客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當時是小女孩的媽媽叫的車,小女孩上車後,家長就把車門關上並告訴趙鳳林學習機構的地址,令趙鳳林頗感驚訝,反問小女孩媽媽是否放心,而女孩媽媽的一句話讓趙鳳林倍感溫暖與驕傲,她說,"你們這車我放心,和自己家的一樣"。

之所以乘客對司機以及平臺能有如此大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司機。在創業機構打拼多年的唐諾經常需要加班、應酬,一次應酬完叫了曹操專車,坐上車沒多久她便睡着了,這一睡,扣掉行程的時間足足又多睡了將近一個小時,司機不忍打擾她,目的地一到就結束了訂單並一直靜靜等待。唐諾說,醒來後,司機不但沒有怪罪,反而還多番安慰。這種情形,若發生在別的平臺,未必就能獲得像曹操專車司機這樣的禮遇。

邁入了第3個年頭的曹操專車,是如何培養司乘關係的默契的?

三板斧:制度、文化、技術

無論是以滴滴、Uber等爲代表的早期網約車平臺玩家,還是以曹操專車、神州專車、美團打車等爲代表的後起之秀,爲了尋求市場突圍的機會,都在積極打造差異化服務標準。

對於網約車的發展,有關部門交通部的看法是"要把乘客的獲得感放在首位"。相較其它網約車平臺而言,曹操專車有着不少優勢。就像劉金良說的,儘管滴滴一家獨大,但我們有我們的特色,沒有必要去挑戰滴滴,做好自己的細分市場就很好。而在專車這個細分市場,曹操專車將服務做到了極致,這種極致在司乘關係中演變成一種默契,即司機給予乘客家人般的關心與照顧,乘客回報以司機無條件百分百的信任。

那麼,對於邁入第3個年頭的在曹操專車而言,司乘之間的默契究竟是如何養成的?這對於整個網約車行業的規範無疑具有借鑑和思考意義。

事實上,這與曹操專車的管理和制度是分不開的。首要一提的就是曹操專車對司機招募的嚴格把關,從根基上就開始培養和灌輸。爲此,曹操專車成立了專門的曹操學院,負責招募、面試、培訓司機,考察司機入職前的行爲表現、有無犯罪前科、心理測試等等,此外,曹操專車還建立了健全的反饋通道,包括每日自查、不定期抽查、顧客評價打分、暢通的投訴電話等在內。

邁入了第3個年頭的曹操專車,是如何培養司乘關係的默契的?

看似是在"壓榨"和"限制"專車司機,但實質上,每一位專車司機在曹操專車裏都找到了歸屬感,因爲每一位司機於曹操專車而言都是寶貴的財富,平臺會給他們頒發"曹操護照",上面記錄了在曹操專車中的任職表現、培訓經歷、服務表現等等。

曾有用戶告訴劉金良,只有坐在曹操專車上才能用心睡覺打盹,這是因爲曹操專車司機都是自己的員工,服務讓人放心。劉金良還說,他最想做的就是在城市的東南西北角落打造"曹操司機之家",讓每一位司機在這裏修整、充電、住宿、喫飯,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和榮耀,也正是這樣的文化,更加激發了司機們的熱情。

當然,除了平臺的制度以及建立起來的文化外,背後的技術也不容忽視。依託精準數據算法,曹操專車將接單速度控制在"最遲7分鐘,最快4分鐘"這個區間內,相比其它平臺高峯期動輒排隊或加價的情況,此舉很好解決了打車難和打車貴的問題,而且在曹操專車,雖然都是新能源汽車,但司機永遠都不可能以沒有電爲理由挑單拒載。

這也是曹操專車的獨特與滴滴、美團打車的不同和吸睛之處,可以說,沒有這樣的制度、文化和技術,司乘關係的默契就會淪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易散易碎,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三板斧,短短3年間,在風起雲湧的網約車市場,曹操專車一躍成爲口碑和服務出衆的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