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德10月31日電 (記者 葉茂)記者31日從福建寧德團市委獲悉,寧德團市委聯合福建省農科院共建的寧德市青年農業專家實踐基地在柘榮縣啓動,爲首批10個青年創業基地提供種植、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方面的技術需求服務,並積極對接幫扶資金50萬元人民幣。

寧德團市委稱,此舉旨在充分整合利用地方共青團的組織網絡優勢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資源,引導科研院所青年專家和地方共青團幹部深入基層,爲創業青年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精準服務,實現共青團組織、科研院所和青年創業企業以及聯繫的貧困戶三方共贏的局面。

圖爲青年農業專家到養殖戶實地指導。寧德團市委 供圖

此次共建活動主要面向寧德市6個省級扶貧開發縣,由各級團組織負責摸底、篩選10個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青年創業項目,福建省農科院根據摸底情況組織青年農業專家團隊與之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

寧德團市委稱,此後由福建省農科院專家爲青年創業積極提供技術指導、諮詢、培訓等,幫助解決技術問題,爲農村創業青年與貧困戶提供精準科技服務,併爲每個基地配套5萬元的項目幫扶資金,力爭將實踐基地建成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示範點,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站,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近年來,隨着創業熱潮的掀起,不少青年返鄉創業,也助推了寧德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新生機。

柘榮縣的繆帶弟,就是當地青年返鄉創業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學畢業的她,2012年回鄉協助她的姐姐創辦養殖場。從12只母豬開始,養殖場短短几年間發展爲“豬—沼—果—蔬”生態循環農業園,成爲了銷售額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

繆帶弟說,這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不僅可以種出有機果蔬,還能讓遊客體驗採摘、感受鄉村遊的快樂。

如今,這個生態循環農業園已成規模,形成了“一欄豬、一池花、一片林、五大園”的發展格局。每當荷花盛開、水果成熟時,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採摘,園區內的水果供不應求,銷路不愁,僅百香果在2017年就創收20多萬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鄉親們富了纔算富。繆帶弟優先聘用12戶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採取“日工資+績效”的激勵措施,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貧困戶2017年人均務工收入均超過3.6萬元。

多名創業青年表示,各級團組織的扶持,讓他們在創業初期少走了許多彎路、克服了許多困難。

寧德團市委近年來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努力打造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的培訓交流、金融服務、導師服務、政策宣傳、典型選樹和創業指導等平臺,服務青年創業。

特別是,寧德團市委提供金融服務支撐,深化“銀團合作”,2011年以來有5662名青年獲得創業小額貸款31757.8萬元;建立青年創新創業顧問和導師團隊,2011年以來創業導師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到5600多個小時。(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