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景愚說:我演了那麼多被同行認可的作品,爲什麼觀衆記住的,永遠是《喫雞》。同時也給王景愚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困擾,因爲這個作品深入觀衆心裏面,很多人都叫他"喫雞的"。

偶然看到一個小品,1983年春節晚會上王景愚表演的啞劇小品《喫雞》。這個作品年輕的朋友可能沒有看過,看過的一定會記憶猶新,並且一定會被王景愚深厚的功底,生動有趣的表演所震撼。

王景愚1936年出生於天津,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真正的老藝術家。當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王景愚,馬季,姜昆,劉曉慶四人是首屆春晚的當家。

故事很簡單,因道具雞被姜昆喫了,不得已只好無實物表演。

王景愚手中是一隻沒有煮爛的雞,雞筋如同橡皮筋一樣韌勁十足,難以咀嚼。

王景愚使出渾身解數,用釘子固定然後各種生拉硬拽,又用鉗子剪,弄得大汗淋漓。

最後喫上了卻卡住了喉嚨,叫來姜昆幫忙,然後從喉嚨裏拽出一朵鮮花。

整個小品短短的幾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僅用形體動作來演繹這個"喫"。

王景愚爲觀衆呈現了一場生動有趣的表演。整個過程行雲流水,自然順暢,帶給觀衆一場賞心悅目的體驗。

此後,家喻戶曉。

同時也給王景愚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困擾,因爲這個作品深入觀衆心裏面,很多人都叫他"喫雞的"。

王景愚說:我演了那麼多被同行認可的作品,爲什麼觀衆記住的,永遠是《喫雞》?成也《喫雞》,敗也《喫雞》。

這令王景愚很痛苦,他抑鬱了。

他曾說過悔恨演了這個小品,仔細想想,這難道是他的錯嗎?

我在舞臺上演了多半輩子,這是我有生以來演出最紅火的一場。

《喫雞》又把我和觀衆重新融合在一起,誤解,怨恨,痛苦,孤獨完全化爲烏有。

這是他最後一次演《喫雞》,在1997年爲慶祝香港迴歸。

王景愚不斷強調:任何作品都有它的時代背景,我不能說《喫雞》就脫離了它的時代背景,但《喫雞》就是一個幽默小品,我從沒有想過去諷刺什麼。

如今王景愚年過古稀,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已經不再表演了。

如今的喜劇節目像洪水氾濫,玩法多變層出不窮。就小品演員而論,觀衆熟悉的活躍在熒幕上的卻只有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來回倒騰。

頻繁的出現在不同的節目上面,有時候觀衆會不會以爲這根本就是同一個節目。

更可怕的是,這幾個人需要在極短的時間裏創作出一個新的作品,並且還要取得觀衆的認可。

不知道和老一輩的演員們爲了一個作品嘔心瀝血精心打磨,不敢有絲毫怠慢,不敢出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失誤的這種精神,這種負責,有沒有背道而馳。會不會只追求速度,爲了能夠迅速的呈現給觀衆而失去了那份耐心,那份責任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