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制於衍生品行業的成熟度以及電影行業的衍生品開發意識,無法在電影策劃製片環節前置衍生品規劃,使得中國電影衍生品整體相對滯後,目前主要採取衆籌等方式在上映前後介入。有分析認爲,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的票房預見性還很欠缺,在不能夠保證票房的前提下,自然沒有過多精力投入衍生品的開發。

(原標題:《哪吒》衍生品銷售額超1800萬,已刷新中國動畫電影紀錄)

2019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國內票房突破49億元,其官方衍生品也啓動衆籌。

通過計算四家官方授權衍生品的銷售額可見,《哪吒》目前公開的衍生品銷售額超1800萬元,已經刷新了中國電影衍生品總額新紀錄。

不過,相比海外市場,《哪吒》在電影衍生品市場的表現,仍屬稚嫩。比如,票房達到9億美元的美國動畫電影《忍者神龜》,其衍生品銷售額高達10.6億美元。

有分析認爲,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的票房預見性還很欠缺,在不能夠保證票房的前提下,自然沒有過多精力投入衍生品的開發。而在好萊塢,“衍生品及版權開發”已經是一部電影的完整生態鏈的一部分。

《哪吒》衍生品開發

據相關人士稱,雖然衆籌項目在電影上映前就已經發布,但在《哪吒》票房超過20億時纔有團隊真正開始介入做衍生品。

就此,澎湃新聞聯繫了《哪吒》出品方之一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相關人員,但未獲回應。

一位衍生品行業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美國的電影衍生品的開發規劃,通常在製片階段就會開始。因爲手辦、玩具等衍生品的開模、工廠流水線快的也要半年,更加簡單的軟周邊的開發也要至少60天的出貨時間。而《哪吒》的這種衆籌預購衍生品的模式,通常項目發起的時間會比較早,之後外部公司看見衆籌金額達到一定數目,纔會來合作。”

此外,她還指出:“中國動畫電影在票房上有了突破,多元化的產品探索也初現雛形。但是,相比動畫電影本體的進步,衍生品的開發起步更晚,面臨的挑戰更大。”

截至10月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國內票房已突破49億元,但官方衍生品還在衆籌當中,其中大部分產品顯示還未出貨。

官方微博顯示,《哪吒》官方授權的衍生品店鋪共有四家,其中有三家在摩點網衆籌。

查閱摩點網可見,與末那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官方手辦目前籌得金額1509萬元,電影手辦和徽章要2020年4月出貨,藝術家合作款手辦將於2020年6月出貨。與mini doll合作的潮玩周邊籌得金額131萬元,目前實物已經進入終審階段。

與歪瓜出品合作的電影周邊衆籌已結束,籌得212萬元,目前周邊正在製作中。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還與銅號文化合作推出了帆布包、鑰匙扣,預計國慶節後發貨。

由此計算,《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公開的衍生品銷售額超1800萬元。不過,從衆籌的衍生品品類來看,《哪吒》在摩點網的產品主要面向相對核心的動畫粉絲,並不包括大衆消費品的開發和IP授權。

從官方衍生品出貨時間來看,比盜版“慢半拍”。盜版問題嚴重影響了《哪吒》正版衍生品等銷售。早在7月31日,光線影業曾發佈此電影的版權聲明函,呼籲觀衆抵制盜版、保護原創、尊重創作者的合法權益。然而,目前電商平臺上依舊存在不少盜版衍生品售賣商。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哪吒周邊”時,出售未經官方授權的哪吒相關產品的商家數不勝數。售賣產品包括公仔、抱枕、海報、t恤等,部分商家的付款人數近千人。

衍生品開發尚未產業化

據《全球衍生品收入TOP10電影》榜單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迪士尼憑586億美元的收入成爲世界上最賺錢的電影公司。其中單一部《星球大戰》就從1977年拍到2019年,10部電影在全球獲得了64.9億美元的票房,而衍生品的收入更是高達320億美元。

反觀國內,多位業內人士認爲,中國電影衍生品的市場纔剛起步。受制於衍生品行業的成熟度以及電影行業的衍生品開發意識,無法在電影策劃製片環節前置衍生品規劃,使得中國電影衍生品整體相對滯後,目前主要採取衆籌等方式在上映前後介入。

近期,在東西文娛於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動畫電影2019:‘國產’的可能與潛能”研討會上,摩點網創始人黃勝利表示,中國電影衍生品產業不成熟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由於電影的上映週期較短,在動畫電影期待值較高的遊戲衍生方向,遊戲開發商卻對電影IP開發遊戲熱情不高。其次,就院線動畫電影本身而言,在商業衍生品開發方面最大的問題是電影的系列化比較差、IP沉澱不足。

不過,他表示,阻礙衍生品開發的核心問題,在於整個電影行業在票房上的預見性還很欠缺,“因爲我們現在電影的工業,所有團隊都不能保證自己的票房,能保證自己票房這件事,已經是千恩萬謝的。”

淘米網副總經理陳茜則指出,電影衍生品產業的其中一個難點是銷售方式單一,以衆籌爲主。但迪士尼采取很成熟的做法,衍生品是不會衆籌的,(衆籌的)是大衆消費品。

對此,陳茜認爲,拓寬銷售渠道是有策略的:“實際上未來以電影爲契機,製作一個詳細周密的線上線下售賣計劃是切實可行的。比如把電影周邊,通過淘票票、貓眼,與電影票進行搭售的方式來賣;比如把電影院構建成一個消費場景,這個場景有各種產品入駐。”

七創社創始人曲曉丹在前述研討會上提出,動畫工業在沒有成熟過程當中必然會面臨一個商業化很困難的過程。

“我們之前也在摩點網做過衆籌,衆籌金額和製作成本完全不成比例,收益非常低。但當整個動畫工業成熟了以後,真正用心打磨,想做好作品的人,在投入足夠多的智力成本之後,個體收入往往會膨脹得非常大。”

曲曉丹補充道,動畫行業商業化變現的難點就在於用戶沒有成長起來。“迪士尼賣那麼好、日本動畫賣那麼好,爲什麼?因爲人家一百多年前就有動畫了,他們現在觀影的主力人羣,從小就成長在看漫畫、看動畫,瞭解漫威,知道日漫怎麼回事,他們從小有這樣的消費習慣。”他相信,除了美國和日本之外,第三個動畫工業化的國家一定是中國,並且中國有動畫工業的時候一定會成爲世界第一,因爲消費市場在這裏,14億多中國人。“可能中國動畫主力的消費人羣現在只有兩三個億,只是目前沒有成長起來。”

陳茜還提到,專業的衍生品公司的出現也尤爲關鍵,“未來,一定會出現專業的、能夠整合片方和各種線下資源來做電影衍生品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成員組成一定是包括懂電影的專業人才、懂衍生品的專業人才、懂設計的專業人才,必將推動國產動畫電影衍生品邁上新的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