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又至,它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經過歷史的長期積澱,重陽節形成了登高出遊、宴飲賞菊、佩戴茱萸、喫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傳統習俗。

重陽節起源久遠,與先秦時期祭祀酬神的宗教活動密切相關。《禮記·月令》記載了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是言此時節秋季農事已畢,五穀豐收、犧牲養成,百姓爲報答神靈、慶祝豐收而有諸多活動。古人在感恩酬謝神邸的同時宴飲集會、爲長者祝壽,詩經《豳風·七月》如是描述:“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西京雜記》中西漢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更道出時人通過採集服食藥物益壽延年的仙家情懷。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說說藏在重陽節中的道教文

關於重陽節,道家歷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桓景攜家人登高避疫

南朝梁吳均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記》中,記載了桓景於九月九日攜家人登高避疫的故事。汝南桓景追隨費長房遊學累年,費長房爲仙人壺公的弟子,能醫重病、鞭笞百鬼、驅使社公,有縮地術。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家中有災厄,全家人在手臂上繫上盛有茱萸的紅色錦囊,登高飲菊酒可以避過此禍。當日,桓景按照費長房的指點舉家登山,傍晚回家時發現家中雞犬牛羊已暴死,自己與家人躲過一劫。其後,重陽節佩戴茱萸囊、登高飲酒的活動被世人紛紛效仿,並發展成爲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二、九爲陽數之極,解禳陽九之災

古代術數家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爲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外有災歲九,稱爲“陽九”。道教早期派別上清、靈寶兩派吸收改造“陽九百六”災異說的內容發展了道教的劫運說,“陽九百六”一詞也在道經保存至今。後世“陽九百六”的內涵發生改變,亦以泛指陰陽二炁失衡造成的災害。古人以單數爲陽、偶數爲陰,九爲陽數之極,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陽已亢盛至極,與崇尚陰陽和諧、尚中而行的思想觀念不符,反而是陽極成災。這樣“重陽”與“陽九”之厄的觀念聯繫起來。是以南宋《夢粱錄》中寫道:“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爲‘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

三、先天鬥姆元君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爲道教的重要女神先天鬥姆元君聖誕。《北斗本生經》載:鬥姆於龍漢祖劫在玄明真淨天修行玄靈妙道,殷勤侍奉元始天尊。後分身降生西方天竺國爲周御國王后妃,生九子,乃爲北斗九皇大帝。

七元九皇是鬥姆元君先天一炁相接而生。據《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載,“敬七元者,能使人卻死延生;敬九皇者,更令人成仙作佛。若有善男女,先禮七元高真,復禮九皇大聖,其居家住宅,必有甘露下降,醴泉發生,掬而飲之,返老還童,金光罩體。再於九皇位前,一週供養,九載行持,功成行滿,跨鶴升空。禮斗善報,有如是者。”

四、九皇聖誕拜斗習俗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爲九皇聖誕,民間俗稱九皇會。這期間許多道教宮觀都會舉行拜斗,今年的羅天大醮活動也選在此期間舉行。鬥姆天尊一團神炁,三次超脫,爲生聖嗣九真,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衝、天芮、天蓬是爲九子,皇號九皇。北斗九皇在道教尊稱爲“中天大聖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居垣下北斗九皇宮。

據《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載,若人至九月九日夜半子時,自身閤家清齋行道,清潔素裳冠履,百和名香、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各隨願所陳披宣,北斗七元君在七元宮中端目視之,天宮金闕門下,有左右年值、月值、日值、時值天一真官、天官值事,獲時與此人合奏何事,披露何言,疾速判斷善惡,定其分數,生人增加壽算,福祿自然,子子孫孫,代代相承,亡者生天,出離苦趣,受生善道。

五、葛洪祖師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還是葛洪祖師的聖誕。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東晉丹陽人,曾受封爲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修道,爲葛天師葛玄之侄孫。

葛洪祖師一生著作宏富,其代表作《抱朴子》,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等。他是金丹派著名高道,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亦多成就。

六、九九重陽日,衆真昇天時

《太清諸草木方》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九九重陽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相傳軒轅黃帝在這一天乘龍昇天,張道陵天師也是於重陽節之日升天成仙:“真人張道陵於桓帝永壽二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太上遺使者持玉冊,授正一真人之號”;其妻孫夫人與天師在間中雲臺白日昇天,位於上真東嶽夫人。無獨有偶,東南沿海各地尊崇的海神媽祖也是在這一天昇天。

在重陽節成爲華夏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九九重陽“昇天”的情節又呼應了重陽登高的習俗。古人也相信高山是神聖的、可與神仙世界相連接。於農歷九月九日登高,期望能如同那些得道成真的神仙一樣登臨仙境、長生久視,這種美好願望的源頭是人們對仙人的仰慕,對健康長壽的企盼,也正是中華道文化的歷代傳承。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