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黑天鵝”驚動全球市場 A股獨立行情搶眼

□本報記者 張利靜  

時隔20多天,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又一次扇動翅膀。儘管隔夜外圍市場暴跌,但A股投資者卻加入抄底大潮,直至把指數“抄”成紅色……業內人士提示,目前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密切關注股價嚴重偏離基本面的股票風險,以及外資流動和匯率波動對市場的衝擊。

外圍市場震動

2月25日一大早,在節後首日清倉、連續多日踏空的股民劉先生就坐在電腦前,等待“撿漏”機會。直到上午9:50左右,劉先生覺得機會出現,滿倉買進了一隻特斯拉概念股,該股下午漲停。他坦言:“前幾天的大漲,讓不少踏空的人都慌了,大家都在等上午這根陰線,很多人都憋着勁兒買呢。”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恐慌情緒在國際市場出現。2月24日,黃金、原油率先作出反應。原油期貨大跌近4%,黃金期貨則大漲超1%。此後,全球股市、匯市、大宗商品劇烈波動。

2月25日,A股市場開盤後主要股指低開低走,商品期貨大面積下跌,鐵礦石、燃油一度跌逾2%。但隨後市場快速反彈,創業板指飄紅,並再度創出階段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5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商品期貨市場多個品種出現反轉走勢,尾盤收漲。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分析,近期多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態勢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國際投資者短時間內大量拋售風險資產,並增加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A股走出獨立行情

疫情影響下的外圍市場,會否像A股2月3日後一樣止跌反彈企穩?

“A股市場情緒緩衝後在2月3日集中釋放,但對全球市場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全球經濟增速可能要下修。”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說。

從昨日中國A股市場表現出來的獨立性來看,李湛認爲,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對疫情的影響估計不足,近期全球市場劇烈波動,而A股表現相對穩定正反映出投資者對不同市場預期的不同步和不一致性。同時,2月下旬以來,中國的防疫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且會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A股表現相對穩定也反映出市場對疫情防控和貨幣環境較爲樂觀的態度。

避險資產受追捧

“全球經濟下行預期,表現在金融市場上就形成了蹺蹺板關係:資金從風險資產出逃,湧入避險資產。”付鵬進一步解釋,主要是債券,隨着資金快速湧入,全球債券收益率可能大幅下滑。作爲實際利率對標物,黃金投資收益增加也是肯定的。實際上,從2018年初開始,隨着全球經濟放緩跡象出現,實際利率下行,黃金就已經開始上漲了。

“目前市場運行的邏輯是,經濟預期越差,無風險利率就會進一步下降,進而推動技術和科技板塊估值抬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關鍵是實現利潤率的增加,從低附加值過渡到高附加值產業,這體現在股市上,就是科技、技術類公司帶動的結構性收益。”付鵬表示,外圍的風險更多是通過對經濟層面的衝擊,進而影響到股票市場。這會帶來更大波動,加劇分化。

展望後市,李湛表示,近期A股特別是中小創行情較爲明顯,加上1月又是主要宏觀數據的真空期,投資者情緒高漲,但建議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密切關注以下風險:一是隨着2月主要經濟金融數據陸續公佈,疫情的影響將在數據中顯現,股價嚴重偏離基本面的股票具有較大風險;二是如果外圍市場暴跌持續較長時間,考慮到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不可能獨善其身,應關注外資流動和匯率波動對市場的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