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打小耳熟能详的歌曲,占领各大热搜榜开始,就已经拉开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宴。当这首刷爆朋友圈的歌在脑内无限循环时,《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由七个故事组成的电影,又一次为这个盛大的节日增添了无数惊喜。庆祝国庆的电影在今年国庆档轮番上映,这一部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用七个小人物的质朴故事,展现了新中国时代里发生过的那些大事件。这七部短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他们的背后又有多少历史真相令国人泪目呢?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前夜》,国旗背后的故事

《前夜》,是这部故事中的第1个小故事,现如今,距离开国大典,过去了整整70年。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将在开国大典上采用电动升起装置的方式升起,可是就在旗杆设计者调试电动旗杆的前夜,旗杆的阻断装置出了问题,再加上找不到合适的炼钢材料,导致设计师林治远的试验一次一次的受挫,这让他无比颓废消沉。

当他年轻的助手拿着大喇叭征集金属材料之时,原本悄无声息的午夜大街,断断续续的出现了许多老人、年轻父母、大学教授,他们都是一些小人物,可是他们却为这个以狭小的研发是带来了光,有老人用的烟袋锅子,有孩子的长命锁,有家里的收音机,直到那位清华的大学教授带来了实验室里最后一块儿稀有金属之时,这些有普通人汇聚起来的光,将这个黑夜点亮,2000万人换来的鲜红国旗,终于可以在第二天冉冉升起,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国人的腰杆随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终于变得坚挺起来。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这个故事,是根据1949年10月1日前夜预演升旗的故事改编而来的,他在70年前的那个夜晚真实的发生过,设计师的名字就叫林治远。预演升旗基本上都是在午夜进行的,当时在开国大典的前夜,他们进行最后一次预演升旗时,这一次的电动装置出现了事故,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那面冉冉升起的鲜红国旗,然而当国旗上升到一半位置的时候突然停住不动,在场的所有人员非常紧张。

他们首要任务就是将飘扬在半空中国旗取下来,然而当时云梯的高度压根儿够不到国旗的位置,一位年轻工人自告奋勇爬上了旗杆,取下了国旗。随后在场人员迅速寻找事故原因,发现是由于电路问题造成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后,为了第二天的开国大典顺利进行,还专门准备了人工升旗第二套方案,其实人工升旗的练习从来都没有停歇。大伙竭尽全力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期望着在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可以顺顺利利的升起。就是这样一些不被世人所了解的小人物,在国家的背后默默付出,他们曾经彻夜不眠,他们曾经争分夺秒、排除故障,他们的付出造就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重大时刻,这才是让国人泪目的原因所在。

《相遇》:致敬隐姓埋名的科学家

《相遇》,是那些“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献身国防事业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那些为了原子弹研制一直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甚至就连家人都不知他们的去向,这一故事中的主人公高远就是如此。即便他和分别三年女友在公交车上偶然相遇,还是要假装一副不认识的样子,直到他听到1967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穿过人群的眼神相遇,不禁让人唏嘘动容。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在国家军事实力强盛的背后,离不开戈壁滩中这一群隐姓埋名的科学家,邓稼先是如此,陈能宽也是如此,还有许许多多参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工作者,他们的名字被埋在了人迹罕至、风沙呼啸的大漠戈壁中,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国家筑起了一层安全堡垒,让中国人有一个强大的家可以依靠。而且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听过热烈的掌声,失去了太多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可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汗水,一代又一代的建设着祖国,守护着祖国。

《夺冠》:守护“女排夺冠”的小超人

《夺冠》,一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小故事,却从侧面表现了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的伟大。故事的内容很简单,男孩冬冬和同学小美分别的那天,正是女排决赛的直播,那个年代里看电视都要靠屋顶上的那根天线,没信号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人将天线举高来接收信号,不起眼的这个小男孩就成了那个举天线的人。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一边是他喜欢的小女孩,一边是守着电视看女排夺冠的家人邻居。冬冬真的太难了,他是个人也是集体,他有私心也必须有公心,最终冬冬仍然以后者为重。冬冬最后的哭泣,有中国女排胜利的喜悦,也有与青梅竹马难以相见的难过。可是在他举天线的那一刻,女排的胜利似乎都压在了这个小男孩的身上,这种怀旧又讨喜的拍摄手法,是老一辈人鲜活的记忆。

《回归》:翻开历史新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颗“东方之珠”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个故事中每一位升旗手、外交官、港警、修表师,都是见证香港回归的一些“小人物”,他们都在为香港的回归做出的努力。更换帽徽的那一刻,所有人屏息等待最后10秒钟的那一刻,最令人感动,香港被迫离开祖国怀抱上百年,香港的回归,意味着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彻底翻篇,意味着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它的这场“回归”是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的中国,雪洗百年国耻的日子。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香港的回归也在提醒着当今的中华民族,永远不要忘记,一百多年以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夜郎自大,导致了中国国门被帝国主义的炮火侵略轰击,至此以后中华大地烽火连年,甚至让中国国土的一部分都离开了祖国怀抱。12年前,那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华夏儿女欢呼的时刻,有一座充满自信的民族大山在人们心中巍然屹立。所以中国国旗在香港升起之时,一分一秒都不能差。

《北京你好》:一波三折的礼物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都令人们记忆犹新。《北京你好》的故事,又不知让多少的观众带入其中。这个故事是属于近十几年来最令平民感动的一个大事件,奥运会的举办,给人们带来的国家自豪感,也让世界看到了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虽然与奥运会有关,可是这部故事确实发生在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身上的,他留给儿子的那一张作为生日礼物的奥运会门票,突然成为了包里的800块钱。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原来拿走他票的那个人,只是想去摸一摸父亲装在鸟巢上的栏杆。从汶川到奥运,有温暖感动,有酸甜苦辣,也有大国骄傲。那一年的中国,经历过了太多的磨难,在奥运会来临之前,全国上下的人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着奥运会的开幕,可是“512”的一场汶川地震,都让整个中国融入了一片黑暗之中,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救灾众志成城,奥运会万众齐心,2008年注定让人难以忘怀。当今盛世,锦绣山河,风雨同舟,全民携手前行。

《白昼流星》与《护航》:时代新篇章

《白昼流星》,有人对于这个故事评价并不高,或许是这个故事拍的太过于具有散文气息,或许真实的经历过,扶贫与脱贫的人们并不多,才对这个故事难以感同身受。可是这一环节是需要的,人们确实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但是国家从来没有忘记,中国这片土地上,仍然有许多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导演对于贫富差距从来没有避而不谈,只有给生活在这片贫瘠沙化严重土地上的人们带去希望之时,国家才会慢慢走向强大。2016年11月18日,神舟11号飞船返回舱,就是划破天际的那一颗流星,也是指引少年走向正途的希望。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最后一个故事《护航》,压轴登场的女飞行员出现在了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场上,她们是新中国的花木兰,她们更是新生代军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优秀的队长吕潇然,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备飞飞行员,她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护航的女飞行员队伍中,可是在最紧要的关头,她选择了帮助同伴完成阅兵,而不是自己上场,这才是“护航”精神的真正体现。从青涩走向成熟,最后于天空闪耀,展现军人英姿,这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方式。

献礼新中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让平凡人与历史并肩前进

​七个导演用七个风格完全不同的故事,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走过的七个伟大历史时刻。见证过这些伟大时刻的人,都是一些接地气的平凡人,他们是工程师,是巷子里玩耍的小孩,是心怀梦想的少年,是保卫国家的军人,是拼搏蓝天的飞行员,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他们的成长,陪伴着新中国走过了70周年,这一部献礼电影,汇集了几代人骄傲的每时每刻,因“小我”而成“大我”,每个人都是与历史并肩前行,与中国共同成长的华夏儿女,这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