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鋼協何文波直陳鐵礦石定價機制缺陷,加大國內礦山開發)

新京報訊(記者 朱玥怡)10月7日,新京報記者自中鋼協獲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何文波表示,今年以來發生了VALE潰壩、澳洲颶風等一系列影響礦山生產的問題,導致鐵礦石供應比去年有所減少,而來自中國的鐵礦石需求表現強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鐵礦石市場供需緊張。鐵礦石價格有一些波動固然正常,但一些現貨和期貨市場參與者,利用這些事件對市場情緒和心理的影響,進行了市場投機操作,助推了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嚴重侵蝕影響了上下游的利益。

何文波在第十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今年6月份以來,全行業經濟效益呈現下降趨勢,應引起大家的關注。實際上,長期以來,中國鋼鐵企業和國際礦山企業間有着良好的合作關係,但是上下游貿易過程中的利益分配長期失衡,尤其是對比主流國際礦山公司,其利潤率常年在40%左右波動(2006年來在20%-55%,個別企業一直在50%左右)。這一問題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何文波表示,前期鋼鐵企業經濟效益回升到合理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成果,保持一定的利潤水平也是鋼鐵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基礎和重要標誌,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利潤分配的長時間不均衡,不利於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長遠看,也不利於上游礦山行業的平穩發展,不利於產業鏈的互利共贏。

何文波分析稱,鐵礦石價格的劇烈震盪反映了鐵礦石市場的根本性問題,從長遠看,是供需能力和需求的匹配問題。中國生鐵產量從2000年的1.31億噸,增長到2018年的7億噸,2000年~2013年中國生鐵產量快速增長,除了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5年~2009年,這一階段生鐵產量以每兩年增長1億噸的速度發展,並於2009年在世界生鐵產量中佔比達到57%,此後我國便一直佔據世界生鐵產量的六成以上。但國內鐵礦投資一直沒有跟上,國際礦山投資的速度也起起伏伏,最終,今年幾千萬噸的波動就對市場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

何文波表示,近期的原因就是定價機制的問題。鐵礦石長協、現貨交易均以指數作爲定價依據,但是其編制方法存在受期貨市場影響大、樣本數量小、不能客觀準確全面反映真實供需情況等問題,造成了份額小(20%-30%)的現貨市場價格決定了份額大得多(70%-80%)的長協價格。指數採集的樣本提供者主要是貿易商和中小鋼鐵企業,大型鋼鐵企業基本上都是長協用戶,較少通過現貨採購,因此其交易價格不能在指數中得到有效反映。因此,還應該繼續研究,共同解決當前定價機制問題的缺陷,尋求一個更合理的定價方式。

何文波指出,鋼鐵和鐵礦石企業作爲緊密相連的業務夥伴,應和衷共濟,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着力構建面向長遠、互利共贏的鋼鐵和鐵礦石供需關係。

第一,加強技術和投資合作。國際礦山公司應與中國鋼鐵企業一起,共同努力穩定鐵礦石供應,保障鐵礦石品質,運用各種新技術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

中國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有先進的選“貧、細、雜”礦技術,有先進的球團技術,希望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加大國內礦山勘探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國外礦山在維持現有產能的基礎上保證質量和品位穩定,同時加強技術和投資合作,開發新礦山,適應中國和世界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第二,進一步維護市場秩序。國際礦山公司應與中國鋼鐵企業共同研究完善鐵礦石定價機制,共同維護鐵礦石市場秩序,使定價機制更加公平。具體來說,應繼續推動多元化指數定價,促進指數編制機構的競爭,積極與指數編制機構溝通,改進各個指數方法論的不足;進一步加大在國內外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交易量,促進透明現貨價格形成,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擴大現貨市場的有效樣本數量,使得現有指數定價機制能夠真實反映市場供需;發揮期貨市場重要作用,更好地爲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服務。

何文波表示,中國鋼鐵企業願與礦山企業建立長期、牢固、合作共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合作開展資源開發,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協商,促進鐵礦石市場向更加公平、透明、有序、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發展、長期繁榮的鋼鐵產業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