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了嗎?

只要集齊7位散落在神州大地、風格迥異的大咖導演,就可以在國慶檔期內召喚出一部口碑炸裂的影片。

好吧,指裴君承認以上這個傳說是胡謅的。

但在9月30日,集齊陳凱歌、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璐、甯浩、文牧野7位中國電影圈內頂流的導演於一體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即將上映,那可是千真萬確的!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相信許多小夥伴已經把《我和我的祖國》中七個短片的預告刷了又刷。有人是意猶未盡,有人已經先哭爲敬。

也不怪大家淚點低,主要是因爲天后王菲殺傷力太強!她唱起《我和我的祖國》,誰的雞皮疙瘩不會掉一地?

一部電影,七個故事,爲了講求多樣與平衡,導演和演員的配置可謂是面面俱到。

熱血片,看管虎和黃渤;

喜劇片,有甯浩和葛優;

要浪漫,陳凱歌和劉昊然就一定滿足你,

總之不管你多挑剔,總有一款適合你!

爲什麼指裴君敢這麼吹,因爲每一個故事它都很“小”。

因爲“小”人物可以讓我們感同身受;

因爲“小”故事更能映射出大事件!

第一個故事《前夜》就是如此。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夕,大人物們都精神緊繃,爲的就是確保大典萬無一失。

可在這時候,偏偏有個小人物——負責電動升旗的工程師林治遠,大膽地說:“電動升旗 ,不敢確保萬無一失”。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林治遠心裏是真的沒底。中國此前從來沒有電動升旗裝置,沒有經過反覆的科學實驗,嚴謹的他只能實話實話。

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辦法。林志遠決定在城外的四合院裏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復刻一個“電動旗杆替代品”進行試驗。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然而做個替代品哪有這麼簡單,1949年可不比現在,缺啥都能靠萬能的某寶。物質匱乏的年代,想要啥都得發動羣衆的力量。爲了籌措物資,林治遠的徒弟(歐豪飾)就沒少上屋頂,向全社區廣播。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經過衆人的一番努力,試驗總算是進行到了最後一步。但萬萬沒想到,旗杆的阻斷器出現了問題。由於年久生鏽,這顆旗杆頂端的鋼珠被升起的國旗頂飛。國旗沒有在國歌結束時停在旗杆頂端,而是被捲進了旗杆裏。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這就意味着,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杆所用的阻斷器同樣也有被頂飛的危險!

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用稀有金屬熔鑄一個新的阻斷器,可是當時已經是10月1日的凌晨,時間、材料都不充分。

拿什麼拯救阻斷器呢?林治遠慌了。

但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又穩穩停住。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那在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短短5個小時裏,林治遠一行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指裴君不劇透,只給一個提示——越是大危機,小人物的應對越是精彩!

相比《前夜》中的林治遠,《奪冠》中的主角鼕鼕就更是一個小人物了,畢竟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奪冠時,他還只是一個小男孩。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故事發生在一個上海的小弄堂。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家家戶戶都有的長條凳,還有熱心又有些話癆的街坊們。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鼕鼕是這條街裏八級電工的兒子,上得了屋頂,修得了天線。他的能力之強,看得指裴君只能流下兩行文科生的眼淚。

不過街坊鄰居需要的,不是鼕鼕,而是用鼕鼕家的電視機看奧運會女排決賽的轉播!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鼕鼕一開始對女排比賽並沒有多大興趣。作爲一個情竇初開的小男孩,還有一件小事更讓他心急。

自己暗戀多時的女同學小美,在今天就要坐飛機去國外,很有可能再也不回來了。鼕鼕特意畫了一幅小美的畫(鼕鼕原來是個隱藏的大觸!),放在磁帶盒裏,就想趁着大家都來看比賽的時候,把自己的心意送出去。

然而,這完美的計劃,卻被電視機的天線攪和了。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電視機信號不好,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但又只有小孩子才能靈活地爬上屋頂去調整天線的位置。爲了保持接受信號的最佳角度,鼕鼕只能一直待在陽臺上。

眼看着小美就要被媽媽帶去機場,

七位大導演,七個小故事,只能吹爆

爲了女排的比賽的實況轉播,難道就要犧牲自己的願望?在天台的鼕鼕陷入了出生以來最難的選擇。

而關於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指裴君只能說,你能猜得到開頭,但猜不到結尾。

這兩個故事,僅僅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開篇。除此之外《相遇》、《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每一個故事裏,導演和演員們都把“以小見大”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一口氣看完這七部,小夥伴們一定會意猶未盡!

話不多說了,9月30日,我們影院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