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持續開放的巨市場——中國進口消費市場報告》在上海發佈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前夕,中國國際商會、德勤、阿里研究院今天下午在上海共同發佈《持續開放的巨市場——中國進口消費市場報告》。報告指出,消費作爲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的地位更加顯著。2018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

圖說: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中國正在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並且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還在持續開放,一方面,中國有關進口消費品降稅力度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中國政策繼續鼓勵跨境進口電商等新型業態。”

報告指出,消費持續擴張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基調。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佔全球零售總額的約25%。網絡零售的影響日益凸顯。作爲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17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整體規模超過7萬億元,全年繼續保持高位增長32%。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分級發展逐步走向成熟階段。阿里零售平臺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中高端消費指數達到37.63,同比提升1.76個點。從重點城市來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中高端消費指數平均值達到43.14,同比提升2.02個點。15個新一線城市平均值爲39.90,同比提升1.74個點。低線城市增速快於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

圖說:阿里中高端消費指數

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滲透率(指通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商品的人數佔網購消費者人數的比率),從2014年的1.6%迅速攀升至2017年的10.2%。2017年天貓國際的消費者人數是2014年的10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個中國城市,已進入全球100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列。上海連續多年高居天貓國際第一大進口消費城市。

進口消費羣體的年齡分化呈現更年輕化特徵。2017年,天貓國際的90後、95後消費者人數佔45.2%,已超過80後成爲最大的進口消費羣體,2018年這一佔比更超過50%。

隨着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保稅模式的平穩發展以及全球商家運營模式的逐漸成熟,作爲中國最大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天貓國際的購物體驗大幅提升。由菜鳥網絡支持的全球供應鏈服務,零售進口保稅模式的平均收貨時間從2014年的9.2天縮短到2017年的4.5天。在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國內跨境試點城市,通過天貓國際購買全球好貨,次日達、當日達已是常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