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将拉开大幕。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商正在紧张布展。尽管本届博览会不接待市民个人观展,但我们大家都将从它带来的后续效应中直接受益。专家们认为,通过进博会的举办,相关功能性平台的建设,以及放大其溢出效应的有力举措,消费者将享受到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请听本台记者程琳发来的报道:

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将有16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全力出击。从机器人、直升机到电子芯片、日用品都将在“四叶草”中一展风采。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章玉贵看来,此次展会是各国产品展示的“舞台”,也是智能技术、先进服务的“秀场”:

【它们关乎21世纪及未来人类的生存发展探索方面的趋势,这个趋势不是我们一次出国考察或是网上看能看到的。比如瑞士、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他们把自己技术带到这里,有的产品和技术可能未来10年才能去运用的,前瞻性科技,这里就是提供超大型的全球同行业的一个交流平台。】

首届进口博览会会期只有6天,但产生的效应则将延伸到“6+365”。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首届进博会闭幕以后,将成为进博会参展商中有延展意向的企业进行展品展示和交易的主平台。章玉贵介绍,这里将会吸引上海、长三角乃至国内外购物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政府搭台之后,老百姓近距离享受到家门口的进博会“我的体验”。我们提出来要在2035年左右把上海建成全球卓越城市,这个卓越绝对不是口号,这里就包括人居、发展、技术、城市治理等等,进博会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这个台阶踏稳了扎实了,对老百姓的复利效应是非常深远的。】

比搭建平台满足消费购物更重要的,是进口博览会举办后的进口替代效应。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认为,更多的境外商品来到我们身边,会促进国内企业想办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有竞争才有进步

进博会后续效应会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