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高山蔬果取不盡

老臘肉喫的非遺文化

上到石椅羌寨,村民們主要居住在海拔1200——1800米左右,早晚溫差溼度大,白天日照強,如遇到下雨氣溫驟降,盛夏時節的夜晚有時只有10多度。

四季水果換着喫

羌寨水果從4月至11月,季季有!由於海拔高,均比其他地方晚熟一個月左右,生長週期長,個頭自然也大得多,口感更甜!

……春天梨花白、菜花黃、野花滿山間,就像一幅立體的畫,視覺飽滿!

五月開始,枇杷開始上市,一直到六月初,二兩重的枇杷很普通。

七月份到八月初,洞子李又到脆蹦蹦的時節了,二兩大的李子一點也不澀,很搶手!

9月份蘋果梨開始成熟了,11月份高山紅心獼猴桃開始上市了。

這裏的水果一個特點就是甜,是真甜,不是農夫山泉的那種甜!

野生蔬菜喫新鮮

由於整個村子依山而立,除了前山的幾萬畝水果外,連綿不斷的後山還有數萬畝山地種着各種應季蔬菜。獨特的地形和氣候,這裏的蔬菜和水果完全沒有蟲害,山間泉水流淌,每到夏季蔬菜、水果長得飛快,既不打農藥,也不用去施肥,而且數十種野菜就長在田間地頭,賦予了這裏的蔬菜醇厚的口感。

可以說,羌寨的人祖祖輩輩喫的都是無污染的優質高山生態果疏,現在城市裏來的遊客喫的都是這山裏自然長出來的!

夏季,是野菜最旺盛的時節,每天早上一些村民們就去山上採摘一大簍回來賣給寨子裏的餐廳。

我印象中喫過“野核桃花”,“蘆耳韭”(應該是葉韭菜),野生木耳、野生花菇、還有幾樣記不得名字了。野生菜總體口感偏粗,但是豐滿醇厚的植物味道濃郁,富有的養分應該很豐富。

北川臘肉是非遺

北川老臘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引起高山豬肉和氣候口感自然是很好,到了羌寨臘肉是必須要上的招牌菜。

北川的臘肉製作與其他地方多一道微發酵的過程。新鮮年豬肉經過醃製5天左右後氣取出,掛到羌寨家家戶戶的一間與廚房相連的房間,三米左右高的幾根橫樑上自然晾乾。這一房間直通屋頂,中間空空的,房頂幾篇透明的玻璃瓦讓陽光每天可以直射進來,順着子午的流轉輪流照在這些醃製好的肉塊上,廚房做飯時用的柏樹枝葉燃燒後淡淡的餘煙慢慢飄過來浸入肉裏,再加上早晚10多度的溫差,醃製後的臘肉在微微的陽光、微風催化中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水分基本上蒸發,發酵的效果開始讓原本只有鹹味的開始變得層次感豐富和無窮,時間越長,口感越獨特。

我們從後山1800米左右的山頂往下走,半山的時候,幾位村民在田間拔草,介紹說他們是在撤豬草,揹回去餵豬的。

農家餵養的豬兒都是喫的山珍和中草藥,肉的口感自然不一般。

經這麼一說,大家回味起在石椅羌寨的大餐,真還就是不一樣!

每年立冬後,寨子裏開始殺年豬,高山豬肉獨特的口感西營城裏客每年來搶購。一年一季的山寨年豬節熱鬧得很。只是現在的年豬肉被城裏的遊客買的一年比一年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