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然從第五集從《最強大腦》更名爲《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之後,節目的航線開始轉向調整,從最強大腦往“最佳劇情”發展,不斷的炒顏值、賣人設、不惜重金請來明星隊長助陣,時長冒出莫名其妙又可笑的段子供大家話題,例如韓雪王峯復活李藝帥原因就兩點,1顏值高,2暖男,王峯還真旁邊煞有介事的認同。大家都知道喜劇難做,觀衆的笑點也會越來越高,所以《今晚80後脫口秀》做到後面王自健一個人難以獨撐場面,幕後的寫手李誕、王建國、思文等紛紛轉戰臺前。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由衷的說一句《最強大腦》終於走到尾聲了,從第四季開始就已經註定從原來的走下坡路,變成跳傘式下滑。從水哥消極應戰以及賽後黑幕謠言四起,那時的話題炒作已經開始逐漸偏離正常的範圍內,開始滑向脫繮的深淵。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果然從第五集從《最強大腦》更名爲《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之後,節目的航線開始轉向調整,從最強大腦往“最佳劇情”發展,不斷的炒顏值、賣人設、不惜重金請來明星隊長助陣,時長冒出莫名其妙又可笑的段子供大家話題,例如韓雪王峯復活李藝帥原因就兩點,1顏值高,2暖男,王峯還真旁邊煞有介事的認同。理由一出立刻就成爲大家的笑點。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觀衆還是同一批,但是《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韓雪用這樣的理由說服觀衆好使,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不好使。因爲這是感性和理性的碰撞,可以相互融合但絕對涇渭分明。說直白點就是,我們是來看科學的不是來聽你扯犢子的。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假作真時真亦假

越到後面越是一塌糊塗的局面,王易木作弊、鮑雲泄題,各位站隊,甚至連水哥王昱珩都被牽扯其中,最重磅的炸彈當屬”以科學爲唯一衡量標準“的魏坤琳和節目組的製片人桑潔的不正當關係。這其中的真真假假沒有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最強大腦》已經玩完了,無論此節目還想如何頑強的求生,金主是不會再去填坑的。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可惜了這樣一個爲大家喜歡的好節目。以科學爲主題,以娛樂爲形式,娛樂之餘助力推動科學流行,多好的初衷。不但提高的節目段位,也無形中拔高了觀衆的品味,曾經有多少人以能一遍聽懂項目題目爲榮,這將培養觀衆多高的忠誠度,明明是一手好牌卻打的稀爛,而且還爛的無可救藥。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戲說”死相難看“的熱門節目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爸爸去哪兒》:以娛樂之名消費孩子

此話從真人秀的節目說起,2013年《爸爸去哪兒》在湖南衛視橫空出世,新穎的節目形式,又有明星萌娃吸引火力,此節目可謂是一炮而紅。

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兒》爆紅之後,還沒等第一季結束中間突然增加的的廣告已經像布丁一樣打滿了屏幕。後面愈演愈烈,到了後面觀衆最喜歡看的明星做飯的環節成了掀開鍋蓋不冒熱氣的擺設,只是爲了讓大家看看節目植入的食用油而已。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那些因爲節目就走紅的孩子們更是代言加身,連人民日報都刊文批《爸爸去哪兒》父女CP:消費孩子譁衆取寵。(人民網:《"爸爸去哪兒"打造"父女CP"別以娛樂之名消費孩子》)

在”限娛令“一出,這樣的節目立刻被圈進了框框裏,最終跟大家說再見了。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舌尖上的中國》:德不配位

《舌尖上的中國》是小編很喜歡的一個節目,往小裏說可以看到很多全國各地的小喫,從大處着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刻進骨子裏的程度,真該總結其精華讓大家好好欣賞一下,《舌尖上的中國》應運而生怎麼能讓人不愛呢。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當然跟着爆紅的除了節目本身之外,那些在節目中被推崇的美食也立刻成爲大家追逐的對象。但是坦白講,很多地方小喫之所以很難傳播至全國各地,很多時候是因爲製作方式、成本、運輸等問題的限制,但是有些菜品小喫在經過節目傳播後聲名大噪,很多店家立刻開始擴張,生活中隨處可見”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字樣,不管自己的產品或者品牌是否適合加盟,或者成熟到可以加盟的地步,反正先把錢賺了再說,典型的捧到了高位卻沒有能力承受。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但是剛纔所提及的問題並沒有因爲有名氣了就變得不一樣了,所以很多時候菜品到了食客嘴裏真的有種被節目欺騙的感受,連帶着《舌尖上的中國》都不受待見了。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劍懸收視率,保守等死轉向找死

涉及電視節目難免離不了收視率的拷問,畢竟電視臺不是做慈善也是要生存盈利。很多節目伊始之初很是受到歡迎,但是看多了多少都會有些審美疲勞,這也是很多節目做到後面都越來越炒話題的原因,畢竟熱鬧湊到最後還是要交考卷給金主的。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最強大腦》找死比等死快!

如果一成不變”喜新厭舊“的觀衆也很快會轉戰其他更精彩的節目。但是節目轉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強大腦》就是典型的轉向太猛丟失本心的代表,這找死的速度可比等死快多了。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今晚80後脫口秀》美人遲暮的尷尬!

同樣轉向失敗的是還是有曾經帶給大家歡樂的《今晚80後脫口秀》。大家都知道喜劇難做,觀衆的笑點也會越來越高,所以《今晚80後脫口秀》做到後面王自健一個人難以獨撐場面,幕後的寫手李誕、王建國、思文等紛紛轉戰臺前。並且後面也接入了很多明星的宣發活動,新歌、新電影等都到《今晚80後脫口秀》來宣傳,但是貌似《吐口秀》氣數已盡,後期甚至連贊助商都沒有了,真是有種美人遲暮的尷尬!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演員的誕生》作繭自縛,破繭重生!

演技這個事情本身彈性很大,但是有些時候差距不是微妙的,好的和差的還是很明顯的,觀衆確實不專業可是觀衆也不瞎。從歐陽娜娜被一路保送到袁立手撕節目組,從小爭議到大矛盾的爆發,可以說是節目組作繭自縛,大家就是圖一樂,但是不能拿大家當傻子逗。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面對第一季的N多是非,《演員的誕生》求生欲頑強,硬生生的重新洗牌,成功轉型爲 《我就是演員》,導師從章子怡、劉燁、宋丹丹調整爲章子怡、徐錚、吳秀波,導師的點評也從原來的以捧爲主到後面的較爲嚴苛的標準,總算是”演“也像那麼回事了。選手之間的配比也更爲科學,《我就是演員》成功破繭重生了。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吐槽的大會》我無恥我坦白

縱使是被大家捧上天的《吐槽大會》和李誕同樣面臨開播即高潮,越播收視率越下滑的局面。但是《吐槽大會》身上有着李誕個人的鮮明烙印,在第二季以開播李誕直言這一季沒有上一季好看。大有一副”我就這樣,你到底愛不愛我“的無恥之象,別人都是暢銷書作家,我李誕就是著名滯銷書作家,你怎麼地吧!好巧不巧,這種不藏着掖着的心態,扼住了新生代年輕人的七寸,縱使後面節目沒有進行很大的調整,也依然相當受歡迎。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但是《吐槽大會》、李誕和觀衆都會成長,真正的轉型還在路上,希望《吐槽大會》不會死相難看。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爛節目二世而亡也就罷了,爲什麼明明很多受歡迎的節目也命不久矣呢。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據小編夜觀星象剖析出以下幾個原因: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1、主創團隊換血,偏離初心。

很多節目大火之後初創團隊與製作方會因爲節目走向和理念發生分歧,導致初創團隊換血、出走,最終拋棄初心,《最強大腦》尤爲典型。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2、喫相難看,爲了滿足金主需求,廣告植入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使得觀衆心生厭惡。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3、急於收割,打下良好的觀衆基礎後,很快贏來”我收割人氣,你收割金主“的局面,所以表演痕跡嚴重,那就離被拋棄不遠了,《爸爸去哪兒》堪稱典範。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4、借驢拉磨成本低,不惜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很多節目都是從國外直接模仿來的《中國好聲音》(後更名《中國好歌曲》)、《爸爸去哪兒》等着這樣的節目,由於國內對於國外的電視節目接觸較少,且國際間維權成本高,所以抄襲成本低,大多數節目前幾期認真耕耘,一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立刻就要殺雞取卵涸澤而漁,根本等不得細水長流。

在品牌和效益之間連基本平衡都懶得維持,只想着賺快錢,賺熱錢。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結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姿勢最難看想露臉不成卻露腚的,當屬江蘇衛視的這檔《最強大腦》了,節目炒糊了不算,被扒出魏坤琳和節目製片桑潔混亂私人關係的真是頭一份。

有一個詞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一個事物已經從裏面壞了,那這個金玉的外面也維持不了多久,壞到外面來只是時間問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從《吐槽大會》到《最強大腦》深度剖析熱門綜藝爲何總是短命而亡

小編求關注!求關注!求關注!(重要的事情說說三遍),會有更多的深度文章等着你哦。

相關文章